9月2日,印度政府对外宣布,明年起,甘蔗不再受任何数量限制,可直接榨汁酿乙醇。莫迪把整片糖田推上牌桌,筹码是“能源自主”,底牌却可能是2亿人的晚餐。 印度人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能源软肋。这个国家超过 85% 的石油依赖进口,油箱里的油多半靠别人脸色供给。俄乌冲突那阵子,印度偷偷把俄油进口量从 2% 飙到三成以上。 可美国不乐意了,最近抡起关税大棒施压,逼印度削减俄油进口。左手被人卡着石油脖子,右手就只能死死攥住甘蔗汁。 政府急着把乙醇掺混比例从现在的 17.98% 冲到 20%,好赶上年底的 E20 计划失败。毕竟国际能源署说了,印度石油需求每年要涨 4%,不找新出路不行。 糖厂老板们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今年甘蔗收购价从 3400 卢比涨到 3550 卢比一吨,农民种蔗积极性高得很,全国种蔗面积比去年多了 16.3 万公顷。 印度糖厂协会估摸着,明年产糖能有 3490 万吨,比今年多 540 万吨。这么多糖,与其等着国际糖价跌成白菜价,不如转头酿乙醇划算。他们琢磨着,大概 400 万吨糖会被榨成燃料。可这些数字背后,是印度人餐桌上的糖罐子和面包篮。 莫迪政府赌的是 “甘蔗变石油” 的美梦。他们看着巴西靠甘蔗乙醇实现能源自主,也想依葫芦画瓢。但印度忘了自己有 14 亿张嘴要吃饭。现在全球糖市已经供过于求,明年过剩量可能达到 420 万吨。 印度糖厂觉得库存够多,可把甘蔗榨成汽油的同时,谁来保证普通家庭的糖价稳定?今年 4 月印度通胀率刚降到 3.2%,可食品价格这根弦一直绷着。今天把糖田改成燃料基地,明天货架上的糖会不会涨价? 更讽刺的是,印度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刚说过,农业是谈判中的 “重要红线”。转头政府就把甘蔗这一重要农作物彻底绑上能源战车。 北方邦的蔗农忙着扩大种植,却不知道自己种的可能不是糖,是燃料。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糖厂已经开始调整生产线,准备迎接乙醇时代。那些靠甘蔗产业链糊口的农民、商贩、作坊工人,他们的生计没人细算。 季风降雨今年倒是给面子,7 月雨水比常年多 5%,8 - 9 月可能还要超量。这让甘蔗长得郁郁葱葱,也让政府觉得底气十足。可雨水浇不熄潜在的危机。 印度糖业和生物能源制造商协会嘴上说库存充足,心里却清楚,现在分流 400 万吨糖酿乙醇,相当于提前透支明年的供应缓冲。万一哪天季风不给力,或者国际油价暴跌,这些改种甘蔗的土地想回头种粮食可就难了。 美国那边还在步步紧逼,既要印度少买俄油,又想打开印度农产品市场。莫迪政府左手应付着美国关税大棒,右手就把甘蔗当成救命稻草。 他们忙着在 2025 年底实现 E20 乙醇掺混目标,却没想想,靠榨糖求能源安全,就像踩着甘蔗渣过河,看着稳当,实则步步惊心。 这场豪赌里,最没发言权的是普通老百姓。印度有 2 亿人每天生活费不到 2 美元,糖价波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营养摄入。 政府眼里盯着的是加油站的乙醇比例,却未必看见菜市场里主妇们捏着钱袋的犹豫。今天为了少进口一桶油,把甘蔗汁灌进油箱,明天可能就要面对面包店涨价的通知。 甘蔗地里长不出真正的能源独立。巴西用了几十年才建起成熟的乙醇产业链,印度想一口吃成胖子,恐怕没那么容易。莫迪把整片糖田推上牌桌的时候,可能没算清楚这笔账:能源自主的账本上,不该少了民生这一页。 现在印度的糖库存还能撑两个月,可政策的影响会像季风一样慢慢渗透。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印度人油箱里的乙醇多了,饭碗里的甜味会不会少了?这场赌局的筹码从来不是甘蔗,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 莫迪敢押上全部,最后谁来为这后果买单?恐怕还是那些在甘蔗地里挥汗如雨,却连定价权都没有的普通人。
风向变了!多家印度媒体齐发声,中国城市的科技水平和治理能力,远非印度能比,印度要
【3评论】【3点赞】
老青年
小便,你闲的无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