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美国再乱,也比中国强!”谁都想不到,这句话居然出自我国倾心培养的物理天才尹希之口——他是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却在接受公费留学时,放弃国籍忘了本,那么他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小时候的尹希就特别出挑,五岁能背唐诗三百首,七岁迷上了微积分和物理,当别的孩子还在为加减法头疼时,他已经琢磨核聚变反应,脑子灵得让人咋舌。 九岁半,尹希考进北京八中那个专门收天才的实验班,成了班里最小的学生,面对一帮同样聪明的同学,他还是鹤立鸡群,数学和物理基本满分。 老师说他上课不记笔记,他却甩一句,解题思路早就在脑子里了,纸笔多余。 三年时间,尹希自学完初中到高中的课程,12岁考了572分,直接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成了那年最小的大学生。 在中科大少年班,尹希如鱼得水,五年的本科,他不光成绩拔尖,还挺全面,跑马拉松、爬岩,户外运动玩得溜,完全不像书呆子。 17岁毕业,哈佛、耶鲁好几所顶尖大学抛来全额奖学金,他挑了哈佛,奔向物理学的更高殿堂,那会儿他还跟导师拍胸脯,说学成后要回国报效。 2001年,尹希飞到美国,开始在哈佛读物理学博士,他的研究方向是弦理论、黑洞熵这些高深玩意儿,导师说他脑子活,敢想敢干。 2006年,尹希拿下博士学位,哈佛破例让他留校做博士后,两年后,24岁的他当上物理系助理教授。 2015年,尹希晋升正教授,创下哈佛最年轻华人教授的纪录,他还拿过美国斯隆研究奖,2017年又得了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那一项,奖金足有300万美金。 但尹希的路选得让人争议,学成后他没回国,入了美国籍,在美国结婚生子,彻底扎根。 国内媒体问他,他说科学研究没国界,他在哪做研究,都是为人类出力,尹希还说美国的学术环境更好,跟顶尖物理学家随时能聊,实验条件也先进。 这话在网上炸了锅,有人骂他忘本,有人说他辜负了祖国的培养。 尹希的成长离不开中国的基础教育和资源投入,少年班的特殊培养,公费留学的资助,都是国家对他的信任,他当初的报国承诺,现在却没兑现,难免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科学家的使命是探索未知,服务全人类,不该被国界框死,可作为一个吃着国家培养长大的学者,他的决定确实戳中了民族情感的痛点。 现在国内的科研环境在变好,越来越多人才愿意回来,从韦东奕坚守北大,到更多海外学子回国,中国的吸引力在慢慢变强。 尹希的决定是他自己的,但对国家来说,怎么让更多“尹希”愿意留下,可能才是更该琢磨的事。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数学还可以,物理却很差说明什么?1、说明数学成绩好,物理不一定好;但物理成绩好
【11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