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 ChatGPT 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分支对话。 简单说,在聊天的某个节点,你可以岔开一条新线,主线还在,但支线能单独展开;再加上之前的记忆功能,一个「跨对话连续性」,一个「单次对话多线探索」。 这两个拼在一起,我觉得很有意思。 过去跟 AI 聊天,很死板:开一个对话是起点,关掉是终点。像一条直线,越聊越长,最后上下文全挤爆。 豆包的逻辑就是这样:你随便问一个问题,问完就走,很干脆。但问题是,过半小时你想接着聊,它就全忘了,只能重来。 ChatGPT 的记忆+分支逻辑完全不一样,它更像「接力」:你随时能在某个点延伸,把思路保留下来继续聊。对话就像一棵树,可以长出不同枝条,你想回去、想切换都行。 我自己昨晚也体验了一把。 Qwen3 发布了新模型,我想写个小红书文案,就让 ChatGPT 帮我写。它给的东西太宏观,我追问细节,它又说模型还在灰度,信息抓不到,场面挺尴尬。 今天早上我用分支,把「最期待 Qwen3 能有什么能力」单独拎出来聊了一大段,聊完再切回去继续写文案。结果上下文接得很顺,丝滑得让我有点惊讶。 这让我越来越觉得,对话从直线变成树状,是特别大的变化。因为它不仅能保存脉络,还可能让「知识沉淀」变成副产品。 过去我们得费劲在 Notion、飞书里整理笔记,还常常半途而废。可在对话里,一切都是顺手发生的:你问的问题、推演的思路、最后的结论,全都能留住。 这也让我重新思考「AI 助理」。 过去所谓的助理,大多是帮你干重复性工作:写日程、发通知、拉群聊,说白了代替「手和脚」;思维和记忆几乎没触碰,一个对话聊完就结束,很难让人觉得真的是「助理」。 现在不一样了。记忆让它能保留上下文,分支让它能同时跑多条思路。一个分支帮你推理,一个分支帮你找数据,一个分支帮你写文案,这更像一个虚拟团队。 想象一下,你有一份合同要改。 把初始版本丢给 Chat,任务就开始了。它告诉你哪不对,你一句句说「帮我改这个」「再调那个」,最后你一句「导出最终版吧」,它直接给你生成 PDF,点开就能打印发给客户。 没有切应用,也没有繁琐步骤,就在一个对话里搞定。 所以,当我再谈「记忆」和「分支」,在谈一个雏形:未来操作系统,可能建立在对话之上。也许,「对话操作系统」才真正有想象空间。 至于国内产品呢?大家还在卷参数、推理速度、价格补贴,但在对话形态上,几乎没怎么动。要怎么补课?至少 ChatGPT 已经给了一个思路。
昨晚ChatGPT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分支对话。 简单说,在聊天的某个节点,
智远行业评论
2025-09-06 16:20:3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