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8岁的黄永玉让弘一法师为他题字。法师微微一笑答应了,说:“切记,4天内务必来取。”没想到,黄永玉8天后才去。当他看到禅房里的字时,立即朝着卧室床前,扑通一声跪倒,号啕大哭起来。 一个桀骜少年因为偷花遇见了一代宗师,却因为贪玩错过了四天之约。当他再次踏进禅房时,等待他的不是墨迹未干的字幅,而是一个永远的遗憾。那一刻,18岁的黄永玉哭了,这眼泪里有懊悔,也有震撼。 1942年,18岁的黄永玉漂泊在泉州,寄居朋友家中,对门就是开元寺。这个少年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去寺里爬树摘玉兰花。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遇见的这个老和尚,会给他留下一生都无法忘怀的教诲。 有一天,他在庙里的白玉兰树上摘花,恰巧被弘一法师发现了。弘一法师说:“你看这花长在树上好好的,干嘛非要摘下来呢?”“老子高兴,就要摘。”黄永玉说。这个回答要是换了别人,估计早就被训斥一顿,但弘一法师不仅没生气,还招呼他到禅房坐坐。 在禅房里,黄永玉发现桌上有写着丰子恺、夏丏尊名字的信封。这两个名字他在课堂上听过,顿时来了兴趣。当老和尚告诉他自己就是弘一法师,就是那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的李叔同时,黄永玉兴奋了。他看到桌上摆着几幅字,还很直接地评价说不太好,没力量。 弘一法师问他会些什么,这个顽童大言不惭地回答:“老子会画画!唔,还会别的,会唱歌,会打拳,还写诗,唱京戏。嗨!还打枪,打豺狼,打野猪、野鸡……”听完这番话,弘一法师微微一笑,答应给他题字,但特意嘱咐:“切记,4天内务必来取。” 黄永玉满口答应,心里却早就计划着要出去玩。第二天他就跑去外地找朋友,在山水间玩得乐不思蜀,把四天的约定抛到了九霄云外。一个礼拜过去了,他才想起那张还没取的字。 当他匆匆赶回开元寺时,寺里孤儿院的孩子跑来告诉他:“快走啊——那个老和尚死了!”冲进小院,远远看到弘一法师侧身躺在榻上,安然入睡。几个和尚围在一旁,桌上卷好了几卷书法作品,其中一卷上写着他的名字。 原来,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四天,还给黄永玉写过一张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当黄永玉看到这十四个字时,瞬间明白了什么叫慈悲,什么叫大爱。一个即将离世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还惦记着一个爱摘花的桀骜少年,还要给他留下人生的启示。 那一刻,黄永玉扑通一声跪倒在床前,号啕大哭。这哭声里有对自己失约的愧疚,更有对弘一法师慈悲胸怀的震撼。一个18岁的少年,就这样被一个老和尚的大爱给征服了。 虽然并没有真的拜师学艺,但短暂的交往仍带给他一些启迪和不小的震撼。这次经历在黄永玉心中埋下了深刻的种子。法师的宽容和智慧让他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张牙舞爪,而在于内心的慈悲和包容。 后来黄永玉成了著名的艺术家,无论是创作《阿诗玛》版画,还是设计生肖猴票,或是写下那些富有哲理的文字,他都保持着一种超然的态度。即使在最困难的岁月里,他也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 黄永玉在著作中记录了他年轻时和许多前辈、大家的相处细节与珍贵友谊,感叹”年轻人容易错过老人”。这或许就是他对那次失约的反思。那张”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的条幅,伴随了他整整八十多年的人生,成为他内心深处永远的精神财富。 直到2023年6月13日,99岁的黄永玉安然离世。他的一生如同那朵被他摘下的玉兰花,虽然离开了枝头,却在另一种形式下绽放得更加灿烂。而弘一法师当年的那句话,也通过黄永玉的艺术和人生,继续影响着更多的人。 这个故事让人想起那句老话:有些相遇是命中注定的。你觉得一个18岁的少年,如果当时按时去取字,会不会对他的人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还是说,正是这种遗憾和震撼,才成就了后来的艺术大师黄永玉?
外网上一位外国网友看完9.3阅兵后的真实评价:“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据我所知,我
【4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