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科斯没想到,这次菲律宾看似“顺利完成”的补给,是中方给的台阶,只是当他踩上这步台阶后,才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 停在仁爱礁的那艘“马德雷山”号已经被遗弃多年,船上的士兵苦熬了几个月,物资紧缺,通信设备几乎瘫痪,日子难挨到极点。 这时候补给船终于来了,可规则完全是中国定的。行动必须提前报备,航行全程在中国的海警和雷达监控下,任何偏离计划的举动立刻就会被发现。 到了礁区,中方人员直接登船检查,只有食品、饮水等生活物资可以上船,任何加固船体的材料一律禁止运送,所有环节都在中方掌握之中。 补给完成后,菲律宾官方对外的说法却极其谨慎,几乎不提中国和仁爱礁,好像这一切都与中方无关,菲律宾媒体配合造势,把这次行动描述成完全在中方规则内完成的,包装成一次凭自身力量取得的“突破”,借此在国际上制造一种菲律宾政府在南海寸步不让的形象。 在背后,小马科斯清楚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炽烈,他需要这种“胜利”来稳住民意,但他同样明白菲律宾既缺乏军事力量,也无力与中国硬碰硬,只能在缝隙里做文章。 所谓的强硬不过是表面功夫,每一次补给成功,都建立在中国的默许之上,这种依赖让所谓的胜利显得讽刺。 国际上并没有给他太多实质支持,东盟峰会刚落幕,他还想拉拢邻国一起向中国施压,但大多数国家都不愿掺进无解的领土争端里。 美国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以往逢南海摩擦必出声的华盛顿,这次选择了沉默,对美国而言,菲律宾只是手中的一枚棋子,而仁爱礁这艘破船根本不值得为它冒险。 中方之所以允许这次补给,是因为不想因人道问题破坏南海的整体稳定,这是出于大局的考虑,但善意并不等于放任。 通过全程掌控运补过程,中国已经亮明底线——生活物资可以送,加固船体绝对不行,一旦菲律宾误判形势,把这种容忍当成习惯,后果可想而知。 摆在小马科斯面前的路很清楚,一条是顺势而下,接受中方给的台阶,与中国谈判解决问题,把这艘废弃军舰拖走,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也给地区留点和平空间。 另一条是继续把补给当作政治秀,通过不断试探来固化非法存在,这虽然能换来一时的掌声,但长远看是自毁后路。 如果他选择后者,就等于在赌中国的耐心,而当耐心耗尽,中方有的是办法切断补给线,甚至直接清理这艘船,那时,菲律宾船上的士兵恐怕连抱怨的机会都没有,小马科斯也会发现,自己早已走进了退无可退的死胡同。
小马科斯没想到,这次菲律宾看似“顺利完成”的补给,是中方给的台阶,只是当他踩上这
芸霄记史
2025-09-10 12:35:41
0
阅读:577
用户47xxx29
菲律宾狗找死,死得更快。
用户10xxx21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