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老舍投湖自尽于北京西城太平湖,在离家之前,他特别舍不得自己最疼爱的孙女小月,他走到自己三岁的孙女身边,郑重地对她说:“和爷爷说再见。” 老舍年轻时接触了五四运动,那股新风让他觉得文学得用白话写,得接地气。1924年,他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书,待了五年,读了不少外国书,尤其是狄更斯那种描写普通人的风格,让他眼界开了。回国后,他继续写小说,专挑北京胡同里的小人物下笔。比如《骆驼祥子》讲车夫祥子怎么三起三落,《茶馆》里各种人混在一起的日子,全是老百姓身边的事。他知道底层人活得多难,因为他自己就是从那儿爬出来的。 老舍的笔名是1925年取的,意思是舍弃旧我。他在英国写出第一部长篇《老张的哲学》,用北京话写市民生活,发表后挺受欢迎。1930年回国,任教齐鲁大学,继续创作《离婚》《猫城记》这些作品,讽刺社会问题。抗日战争爆发,他辗转武汉重庆,组织文艺界抗日,写了《四世同堂》部分章节。1946年去美国讲学,1949年回国,定居北京,当了文联领导,写了《龙须沟》《茶馆》,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结婚后有四个孩子,生活在北京丹柿园,喜欢养花收集字画。1950年代,他担任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继续写剧本如《西望长安》。他的文字没花哨修辞,却透着生命力,提醒大家普通人也有尊严。那些书里的北京胡同和小人物,到现在还让人觉得亲切。 1966年8月24日,老舍出门前特别留意孙女小月。那孩子三岁,是儿子舒乙的女儿,老舍平时最疼她。出门时,他走到小月身边,拉着她的手,说了那句再见的话。小月还小,不懂事,就重复了爷爷的话。老舍就这样离开了家,没去上班。 老舍走到太平湖边,坐下来看《毛主席诗词》,从早上坐到晚上,整天没动。夜里,他投湖自尽了。第二天早上,有人发现尸体,嘴鼻有血,脚上布鞋干净没泥。那本诗词漂在水上没沉。 老舍的遗体被火化,不准留骨灰。太平湖后来填平,成了地铁的一部分。他的作品在1978年平反后重新出版,像《骆驼祥子》和《茶馆》还拍成电影。北京的家成了纪念馆,2000年起有老舍文学奖,给北京作家颁发。
1966年,老舍投湖自尽于北京西城太平湖,在离家之前,他特别舍不得自己最疼爱的孙
墨舞风华姿
2025-09-10 18:39: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