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谢楠因私自开枪为牺牲的战友送行而被开除军籍,20年后,谢楠带着957朵玫瑰花重返烈士陵园,用花朵铺满整个陵园,献上她感人至深的战友情。 谢楠出生在贵州六盘水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听父亲讲军营故事,就对穿军装特别向往。高三那年,她没参加高考,直接报名参军。1982年,她进入昆明军区第14军40师,当上卫生兵。部队训练很苦,她每天背医疗箱跑步,练习包扎和抬担架。两年下来,她适应了军营节奏,还积累了不少经验。 1984年,老山战役打响,她主动请战上前线。作为卫生兵,她负责抢救伤员,那段时间她每天面对大量伤兵,处理各种伤口。战场条件差,她跟男兵一样在泥地里干活,但总保持医疗用品干净。她救治过很多战士,还立了三等功,被推荐火线入党。过程中,她认识了同乡赵勇,一个运输兵,负责送弹药和拉伤员。他们关系不错,赵勇借钱买收音机,她只给了10元,留了5元应急。这事后来成了她最大的遗憾,因为赵勇很快牺牲了。 老山战役激烈进行,谢楠在战地医院忙碌不停。她看到战士们从前线抬回,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直接没了气息。她尽力抢救,但很多时候无力回天。赵勇牺牲后,她得知他没买成收音机,就因为差那5元。她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看他,陵园有957座墓碑,都是战役中牺牲的战士。她找到赵勇墓碑,情绪控制不住,掏出手枪朝天开枪。这违反军纪,因为战区不能私自鸣枪,可能暴露位置。 部队调查后,取消了她三等功和入党资格,开除军籍。她收拾东西,坐火车回家。那时她才19岁,军旅生涯就这样断了。回家后,她没闲着,补习功课考大学。毕业后去北京中关村打拼,从小公司起步,做科技生意。几年下来,她开了自己的公司,当上女企业家,生活稳定,还结婚生子。但她总忘不了老山那些事,特别是赵勇和那5元钱。每次看到5元纸币,她就难受。 20年后,2004年清明前,谢楠用写文章的稿费买了957朵玫瑰,回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她把每朵玫瑰插在每座墓碑旁,献给那些牺牲战士。为什么选玫瑰?因为那些战士大多十七八岁,像花一样年轻。她觉得玫瑰代表活力和热情,比菊花更合适。这举动不是一时兴起,她前一年就去过陵园,找到赵勇墓碑,烧了5元钱,了却心愿。那次她听管理员讲,很多烈士家属穷得来不起陵园。她决定做点实事,辞掉北京工作,全家搬到云南文山州,离陵园近。她开“老兵之家”茶馆,接待老兵和家属,免费提供茶水。茶馆成了聚会点,老兵们来聊战役经历,她帮忙记录家庭情况,申请政府补贴。有的家属路费不够,她出钱接人。一次,她帮一个烈士母亲修房子,还安排见面。这些年,她坚持每年清明献玫瑰,陵园成了玫瑰园。 谢楠的举动影响越来越大,她被评为感动云南新闻人物。但她总说,自己不是英雄,地下那些人才是。她儿子也参军,她托人把他放最苦的连队锻炼。茶馆虽因入不敷出关过,但她没停下帮忙。现在她还在文山,守护陵园,组织纪念活动。她的故事传开后,很多老兵加入帮忙,烈士家属生活改善了些。她写书讲战役细节,让年轻人知道那段历史。说起来,她从被开除的女兵,到守护者,这转变靠的就是对战友的念想。那些玫瑰不只是花,更是她对过去的交代。957朵,对应957位烈士,她用行动证明,战友情没随着时间淡。 老山战役过去40多年,谢楠的故事还在延续。她没忘初心,继续帮烈士家属申请援助,修缮房屋。一次,她联系上一个烈士女儿,帮她上大学圆梦。她还上网发文章,呼吁社会关注老兵。她的茶馆重开后,成了公益点,很多人捐款支持。现在,她每年带人去陵园,讲战士事迹。她的坚持,让更多人记住那些牺牲者。谢楠说,活着的人有责任传承精神。她的人生,因为老山彻底变了样,从企业家到守护者,她觉得值。那些玫瑰,每年开,提醒大家和平来之不易。 谢楠被开除后,没抱怨部队纪律,她知道规矩就是规矩。回家补课考大学,那时她20岁出头,重新起步不容易。在北京创业,她从底层干起,学电脑技术,开公司卖设备。生意做大,她赚了钱,但总梦见赵勇,说冷饿。她2003年第一次回陵园,烧钱后,心安了点。听家属故事,她发现很多人穷苦,没钱看孩子。她搬家后,开茶馆花了不少积蓄,但她咬牙坚持。帮人申请补贴,她跑腿无数次。有的家属感谢她,她总推说小事。她的儿子在部队,也学她吃苦。现在,她60岁了,还在忙碌,身体虽不如前,但精神头足。她的故事,接地气,就普通人做普通事,却感动人。
1984年,谢楠因私自开枪为牺牲的战友送行而被开除军籍,20年后,谢楠带着957
墨舞风华姿
2025-09-10 19:19: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