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农民陈永贵主动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临走时对华老说:“今后,再也不

墨舞风华姿 2025-09-10 19:24:58

1980年,农民陈永贵主动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临走时对华老说:“今后,再也不会有毛主席那样伟大的领袖,会把一个农民捧到那样高的地位的人了......” 陈永贵出生在1914年的山西昔阳大寨村,那地方穷山恶水,家里穷得叮当响。他爹早早没了,他从小就给人扛长工,没上过一天学堂,手上全是老茧。年轻时候,他力气大,干活利索,村里人觉得他靠谱。1948年,他入了党,在土改中当骨干,帮着分田地,丈量土地,确保每家每户都公平。1952年,他当上大寨村支部书记,那时候村里粮食产量低得可怜,亩产就两百来斤,大家日子苦哈哈。他不服气,带着大家修梯田,挖渠道,把荒山变良田。一步步干,到1962年,亩产蹦到七百多斤,仓库里第一次堆满粮食,大家脸上有了笑模样。这事儿不是吹牛,靠的就是实打实的手上功夫,大家一锹一镐地抠出来。 1963年夏天,一场大雨把村里冲得不成样,田地毁了,房子塌了,粮食泡汤。陈永贵没等外头救济,组织村民自己动手,清理泥沙,修复渠道。大家肩扛沙袋,日夜赶工,一年后产量不但没掉,还破了千斤。这下子,大寨的名声传开了,成了自力更生的样板。中央看中了这点,1964年提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陈永贵一下子全国出名。从这儿起,他的路子宽了。1967年,他当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常下乡检查,卷袖子进田里干活。1969年,进中央委员会,开会时认真听,记笔记。1971年,做了山西省委书记,管全省事儿。1973年,进政治局,1975年直接上国务院副总理,负责全国农业。这速度快得像坐火箭,一个没文化的农民,管起大摊子。 当副总理后,陈永贵没变调子,出差穿旧棉袄,吃窝头咸菜,下车就往地里钻,和农民一块儿劳作。他觉得大寨那套集体干劲儿好,全国都该学。可到了1970年代末,风向转了。1978年,改革开放起步,农村搞包产到户,讲究市场调节。这跟他坚持的集体化不搭边,他公开说过几回反对的话,觉得那是分田单干,丢了老传统。1979年,山西职务没了,中央会议上发言机会少。他岁数大了,头发白了,身体不如前,瞅着政策变了,自己老办法不灵了。与其占位子,不如退下来,让新人上。 1980年春天,他寻思清楚了,让儿子帮着写辞职信,里头说岁数大,文化低,想回乡下种种地。报告交上去,领导同意了。9月,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他正式卸职。那年他66岁,收拾东西,准备走人前,去找华国锋告别,说出那句感慨的话。话里透着对过去的念想,觉得这辈子赶上好时候,靠领导赏识,从农民变高官。现在政策新了,他选择让路,不添堵。这一步,走得干脆,不拖泥带水。 辞职后,陈永贵先去北京东郊农场当顾问,那里田地大,作物齐整。他天天早起,沿田埂转,检查土壤,下午看报告,标注要点。偶尔回大寨,村里梯田还在,水渠是当年修的。他没官架子,穿布衫,在村里走动,瞅庄稼,跟老乡聊收成。村民喊他老书记,他接小米粥喝一口,说香。1982年,没选上新一届中央委员,他彻底成普通人。偶尔进京,给农业提建议,其他不掺和。日子平平过,身体却出问题,多年劳累,肺上毛病多。1985年,查出肺癌,住北京医院,少说话,有时念叨大寨梯田。 陈永贵早年穷苦,靠双手改变村子,这点很多人佩服。他带领大寨从穷窝窝变粮仓,不是空话,亩产翻倍,靠集体力气。全国学大寨时,好多地方效仿,修梯田,挖渠道,提高产量。那时代讲究自力更生,他正好成了典型。升迁快,是因为成绩摆那儿,领导觉得他代表农民干劲儿。副总理位子上,他管农业,推大寨经验,全国跑,检查落实。可改革开放后,包产到户普及,农民积极性高了,产量上去了。他反对这套,觉得丢了集体精神,但时代变了,他的看法不主流了。辞职时,那句感慨,点出他觉得毛主席时代给了农民机会,现在不会再有。 大寨模式在当时有实效,村里从吃不饱到有余粮,大家齐心协力。陈永贵没文化,但懂农活,指导时接地气。全国推广时,好多队学着干,粮食增产。他上位后,没忘根,生活简单,不讲究排场。这点,让人觉得他朴实。政策转弯,他不适应,坚持老路子,发言少了。辞职报告写得直白,承认自己局限,不赖位子。卸职后,在农场干活,帮着实验种植,撒肥修渠。回村时,和老乡唠家常,聊农事。健康下滑,咳嗽多,但他还下地,扛工具。

0 阅读:0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