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大战最意外的结果是中国没料到的,美国原来的“绝招”是用俄罗斯的那套对付中国,但现在看来已经完全不需要了,因为美国已经发现,要是用那套对付中国,第一个死的不会是中国,而是美国! 要知道,俄罗斯经济依赖能源和原材料出口,西方制裁虽痛,但影响面相对集中。可中国不一样,咱们是 “世界工厂” 兼 “全球市场”。 2018 年中美货物贸易额就达 6335.2 亿美元,美国超市货架上的衣服、家电,工厂里的零部件,多少都带着 “中国制造” 的标签。 把对俄那套 “经济孤立” 的法子用到中国身上,好比想靠堵水管来停水,却发现这水管早跟自家供水系统缠在了一起。 关税加征后,最先喊疼的竟是美国老百姓。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测算,2018 年对 25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让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掏 528 亿美元,平均每个家庭每年多支出 414 美元。 到后来,高盛更是发现,对华关税成本几乎全转嫁到了美国企业和家庭身上,推得核心通胀一个劲往上窜。 沃尔玛直言不讳:关税涨了,售价只能跟着涨,普通家庭买双鞋、换个路由器都得多花钱。有数据显示,加征关税让美国家庭年均负担增加了 800 到 1200 美元,这哪是制裁中国,分明是给自家百姓加税。 更尴尬的是美国企业,原本想靠关税逼制造业回流,结果中国出口份额反倒从 2018 年的 12.8% 涨到 2023 年的 14.2%。 为啥?因为中国产业链太全了,美国企业想找替代供应商,要么成本涨 30% 以上,要么交货期拖到半年后。 有老板吐槽:“从中国进口的零件加了税,但从越南进口的同款零件,其实还是中国产的,只是绕了个圈,成本更高了。” 中国的反制更是精准打在了美国的软肋上,美国能源对华顺差每年上千亿,中国反手就对美煤、液化天然气加征 15% 关税,转头从俄罗斯、中东找替代。这下美国能源商急了,液化天然气港口是固定的,客户跑了就很难再找回来。 农业方面更惨,中国对美大豆、玉米加征关税后,美国农场主损失惨重,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掏出几百亿补贴救急,可补来补去,2023 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份额还是被巴西、阿根廷抢了不少。 最让美国没想到的是,中国市场的韧性远超预期。他们本想靠关税削弱中国出口,可中国转头就把东盟变成了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 年贸易额达 6.41 万亿元,年均增长 11%。在国内,新能源车、光伏等产业逆势增长,就算美国搞技术封锁,中国芯片企业也闯出了路。 飞腾公司的 CPU 芯片销量突破 1000 万片,从 “可用” 做到了 “好用”,7300 多家厂商围着国产芯片建生态,硬生生在封锁中蹚出条血路。 到 2022 年,拜登政府终于扛不住了。通胀飙升到 40 年新高,企业怨言不断,中期选举压力山大,只能松口说要考虑取消部分关税。可这时候才发现,加征的 3300 多亿美元关税里,2500 亿都顶着 25% 的高税率,取消哪项都得得罪人。 更讽刺的是,2024 年中美贸易额不但没降,还涨到 6882.8 亿美元,中国对美顺差 3610 亿,比贸易战前还多。这说明啥?美国市场根本离不开中国制造,关税这招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今再看,美国想用对俄那套对付中国,简直是搞错了对象。俄罗斯经济像棵大树,砍几刀可能伤筋动骨;中国经济却像片森林,根系深、枝叶茂,就算局部受点伤,整体照样生长。 关税大棒挥了几年,中国没被打垮,美国自己反倒通胀高企、企业叫苦、盟友抱怨。这也难怪拜登政府后来不得不悄悄取消部分关税 —— 再硬撑下去,先扛不住的恐怕就是美国自己的经济了。 说到底,在全球化时代,中美经济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用冷战思维搞 “脱钩断链”,最后只会发现,伤得最深的还是自己。 美国这波操作也算给世界提了个醒:对付中国这样的经济体,玩极限施压那套根本行不通,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方阅兵作用开始发酵,各国态度明显变化? 以前别人说起中国,可能首先想到的是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