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突然发出警告! 据美国《财富》杂志9日报道,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再次发出警告称,美国农业正面临危机。拉格兰表示,美国大豆迎来收获季,但历来是最大买家的中国却未下达任何订单,豆农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 这种焦虑可不是空穴来风,要知道,中国市场可不是普通买家,2018年之前的七年里,美国每生产四斤大豆就有一斤多要运往中国,占了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六成。就算到了2023-2024年,美国还能向中国出口近2500万吨大豆,这个数字比欧盟所有国家加起来的进口量还多五倍。 可今年收获季都到了,账面上竟然连一笔中国订单都没有,这对习惯了靠中国市场吃饭的美国豆农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这一切的根源,还得从关税那把"双刃剑"说起。2018年贸易战刚开始时,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当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就暴跌了一半,直接损失20亿美元。今年年初,特朗普政府再次挥舞关税大棒,中国反手就把美国大豆关税提到了97%,虽然之后有所回落,但这价格竞争力早就没法看了。 这些年美国农民一门心思扩种大豆,把宝全押在中国市场上,毕竟这里能消化他们一半的出口量,比所有其他海外客户加起来还多。这种单一种植模式就像走钢丝,一旦中国市场有风吹草动,美国农业立刻就晃悠。 2018年贸易战打响后,美国大豆库存积压,价格暴跌,政府赶紧拿出120亿美元补贴救急,后来又追加到200亿美元。可这点钱根本不够看,按每蒲式耳大豆补贴2美元算,连市场价格波动的损失都填不上,更别说农民们还要承担仓储、运输的额外成本。 更讽刺的是,补贴反而让农民更不敢改种其他作物,陷入"越补贴越依赖"的怪圈。 中国这边早就不是非美国大豆不可了。这几年国内一直在推进大豆扩种计划,2024年种植面积达到1.55亿亩,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比起十多年前增幅超过60%。在饲料领域,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成效显著,新希望、牧原这些头部养殖企业的豆粕使用比例已经降到10%以下。 更关键的是,咱们的进口渠道早就多元化了,除了巴西这个主力,阿根廷、俄罗斯、南非都成了新伙伴。中粮集团还在巴西桑托斯港砸钱建码头,把年出口能力从450万吨提升到1400万吨,确保南美大豆能稳定运到中国。 巴西能超过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农产品供应国,不光是因为价格便宜,更靠实打实的基础设施投入。 桑托斯港正在疏浚航道,水深从15米挖到17米,就是为了能停靠更大的货轮;巴拉那瓜港经过中国企业改造后,能停靠的货船吨位翻了一倍,今年前十个月出口量就增长了15%。这些投资让巴西大豆的物流成本越来越低,供应链越来越稳。 反观美国,除了靠政府发补贴,似乎没找到更好的办法。特朗普喊着让中国把大豆订单增加四倍,可市场不相信口号,毕竟巴西大豆又好又便宜,还不用担开关税风险。 说到底,美国大豆行业的危机其实是自己找的。当初任性加关税的时候,大概没想到会把中国这个最大买家推得这么远。现在中国有了稳定的替代供应源,国内产能也在提升,美国大豆想再夺回市场份额可没那么容易。毕竟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不是单方面提条件。 拉格兰的警告与其说是给中国听的,不如说是给美国决策者提个醒:关税这东西就像弹簧,压得越狠,反弹越猛。 美国农业的结构性脆弱,说白了就是把鸡蛋都放进了中国市场这个篮子,又亲手把篮子捅了个洞。现在豆农们面临的困境,不过是当初政策选择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全球贸易格局一旦重构,再想回头可就难了,毕竟巴西的码头越建越大,中国的替代方案越来越多,而美国大豆的黄金时代,可能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全世界现在都在赌中国和美国到底谁先扛不住,目前的状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美国有钱
【17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