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沂蒙妇女满口答应,5个小时内把桥修好,可当我军大部队到达后,她们竟然

山河蕴含力量 2025-09-14 23:40:35

1947年,沂蒙妇女满口答应,5个小时内把桥修好,可当我军大部队到达后,她们竟然悠闲地站在河边,团长着急道:“修好的桥呢?”不料,他话音刚落不久,妇女们就两人一组,依次跳入水中。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前夕,山东沂蒙山区的夜晚还带着凉意。华东野战军的一支队伍急需渡过近20米宽的汶河,但桥在哪里?任务交给了沂南县艾山乡妇救会会长李桂芳,要求五小时内架起桥来。 村里当时没有男人,也没有木料。青壮年都支前去了,留下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孩子。李桂芳没犹豫,立刻召集妇女想办法。大家商量出的主意让人吃惊:卸下各家门板当桥面,用人肩膀当桥墩。 天黑后,32名妇女带着门板来到河边。她们根据身高分组,高的站水深处,矮的站两边。先在岸上试搭,又下到齐腰深的河水中演练,确保能稳住。 晚上九点左右,部队赶到河边。看到没有桥,指挥员正着急,李桂芳一声令下,妇女们扛起门板跳进河里。一座人桥瞬间出现在战士们眼前。 河水冰凉,门板的棱角压进肩膀,但没人喊疼。战士们不忍心踩上去,李桂芳和妇女们喊道:“时间就是胜利!快过桥!”队伍才开始通行。 整支队伍过了一个多小时,最后一名战士上岸后,妇女们才互相搀扶着爬上来。她们浑身湿透,肩膀红肿,却立刻又去为后续部队准备给养。 事后,她们谁也没对外说这件事。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红云岗》剧组到临沂体验生活,这个故事才被知晓。 当年架桥的妇女,很多连名字都没留下,但她们是沂蒙红嫂的缩影。 据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妇女做了315万双军鞋、122万件军衣,碾米磨面1.17亿斤,救护伤员5.9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 红嫂精神没有随时间褪色,朱呈镕曾是下岗职工,后来创办了食品公司。20多年来,她走边关、进哨所,慰问部队600多次,赠送水饺1000多吨,捐款捐物价值超千万元。 2020年初,她还组织员工赶制20吨水饺送往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 于爱梅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退休后,她发起成立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进行了3000多场宣讲。 蒙阴县的牛庆花,作为留守妇女,通过开网店、做直播,带动家乡果品走出大山,成了致富带头人,还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红嫂们用肩膀扛起的不仅是门板,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她们的精神,如同沂蒙的山水,绵长而坚韧。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孟良崮战役中沂蒙红嫂以身架桥保证进攻部队顺利通过》 中国法院网《蒙山高,沂水长 且看今日新“红嫂”》 中央纪委网站《【走近抗战老兵】李桂芳:赶走侵略者 不再受欺凌》

0 阅读:0
山河蕴含力量

山河蕴含力量

不愿面对现实的奶茶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