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那个惊心动魄的春节,当李兰娟院士带着疲惫的声音说出 “武汉必须封城” 时,全国人都知道这位老太太扛下了多大的压力。可谁能想到,这位在新冠疫情中力挽狂澜的传染病专家,案头常年摆着线装的《本草纲目》,她那身响当当的院士功夫里,藏着不少自学中医的硬本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刚从医学院毕业的李兰娟在浙江农村当赤脚医生。那会儿基层缺医少药,农民得了急病根本等不起。 有次碰到个重症疟疾患者,西药效果不佳,她翻出老中医留下的草药书,照着方子上山采青蒿,配上西医的对症治疗,硬是把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就是从那时候起,她认准了中医里藏着治大病的智慧,白天在诊室看西医,晚上就抱着中医典籍啃,笔记抄了厚厚几十本,连脉诊、针灸这些手艺都偷偷练得有模有样。 旁人都觉得她一个西医博士折腾中医是 “不务正业”,可她心里有数。 2003 年非典来袭,她带着团队守在隔离病房,发现用中医 “清热解毒” 的思路调整治疗方案,患者肺部炎症消退得更快。 后来对付 H7N9 禽流感,她更是大胆把中药抗病毒方剂和西药结合,硬是把病亡率压了下来。 这些年她牵头研究的 “李氏人工肝系统”,看似是纯西医技术,里头却藏着中医 “扶正祛邪” 的理念 —— 既用现代科技清除毒素,又靠中药调理患者气血。 2020 年武汉封城那阵子,她不光提防控建议,更带着团队在方舱医院推广中药汤剂。有年轻医生不理解,觉得抗病毒还得靠西药。李兰娟拿着舌苔图谱给大伙讲:“你看这些患者舌头又红又腻,这是中医说的‘湿毒郁肺’,光用抗生素没用,得靠中药把湿气排出去。” 后来的数据证明,中西医结合的患者重症转化率明显降低,这就是她常说的 “西医断病,中医调身”。那会儿她都七十多岁了,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既要盯着病毒研究,又要琢磨中药配伍,白大褂口袋里总装着小本子,记满了患者的脉象和舌苔变化。 有人说她靠自学中医成院士是 “奇谈”,可懂行的都知道,她最厉害的不是单会哪门手艺,而是把中西医的精髓捏到了一块儿。从早年在农村用草药救急,到后来创立传染病防治体系,她走的路其实就是从 “术” 到 “道” 的修行。 所谓 “术”,是她手里那套中西医结合的真本事;所谓 “道”,是她一辈子扑在传染病事业上的韧劲儿。非典时她冲在一线,甲型流感时她带队攻关,新冠疫情里她敢提 “封城” 的狠建议,靠的不只是技术,更是 “人命大于天” 的担当。 现在年轻人总问什么是真正的大家风范,李兰娟就是最好的例子。她从没把中医西医分成两派,只认 “能治病救人的就是好医术”。那些深夜里翻烂的中医古籍,和实验室里熬出的抗病毒药剂,在她这儿不是对立的,而是护佑生命的两把剑。 2020 年武汉城墙上的灯光,照亮过她疲惫却坚定的身影,也照见了一位医者最珍贵的初心 —— 不管是自学的中医智慧,还是钻研的西医技术,最终都化作了守护家国的力量。这样的院士,才真叫人打心底里佩服。
张锡纯强调,这味药既能清热,又能利湿,加上甘草能和中补气!在中药材里,滑石看上去
【1评论】【10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