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黑龙江一女子捡到一聋哑男婴,为了抚养他,不惜与丈夫离婚,甚至卖掉房产,多年后,男子获得冠军,谁料,生母却突然现身要相认,男子的选择则让人出乎意料...... 1995年9月10日,哈尔滨南岗客运站,秋意已浓。 结束了一天辛劳的客车乘务员赵丹,疲惫地走向站台,准备回家。 突然,一阵微弱的婴儿啼哭声,揪住了她的心。 循声望去,电话亭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手足无措。 老人告知,一位年轻女子假借上厕所,将婴儿托付后便消失。 赵丹上前,从老人手中接过这个哭得声嘶力竭的小生命,婴儿竟奇迹般地在她怀中瞬间安静。 她发现了一张皱巴巴的纸条。 “因父母离异,孩子双耳聋,无力抚养,恳请好心人收留。出生日期:1994年12月30日。” 那一刻,赵丹决定将这个被命运遗弃的聋哑男婴带回家,取名“史秋捡”。 赵丹彼时已是一个女儿的母亲,与丈夫共同经营客车生意,家境并不宽裕。 收养一个先天重度耳聋的婴儿,意味着巨大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 果不其然,她的决定遭到了丈夫和公婆的强烈反对。 婆婆直言不讳:”好好地恶孩子养着还费劲儿,你还要收养一个“无底洞”般的负担。“ 公公虽未指责,但终日面色阴沉。 赵丹的亲生父亲得知后,同样反对。 然而,赵丹无法对这个小生命置之不理。 面对家人的压力,她选择带着女儿和秋捡回到娘家,寻求母亲姚荣华的支持。 幸运的是,母亲姚荣华深明大义,毅然站在赵丹一边。 但是客运生意遭遇挫折,亏损严重。 丈夫向赵丹发出最后通牒:“放弃秋捡,或者离婚!” 赵丹没有丝毫犹豫,选择了后者。 1997年春节,一家人度过最后一个团圆年后,赵丹带着女儿和秋捡,正式开始了单亲妈妈的生活。 更令人唏嘘的是,赵丹的父母也因对秋捡去留的争执而离异,母亲姚荣华同样选择了守护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 祖孙三代女性,自此相依为命。 抚养一个聋哑孩子,挑战远超常人想象。 赵丹凭借惊人的耐心与智慧,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家庭手语”。 摸肚子表示饥饿,指嘴巴表示口渴,拍胸口传达“我爱你”。 为了生计,赵丹起早贪黑,租下旧房子开起了馒头店。 生活的重担压在她肩上,但对秋捡的关爱从未减少。 她深知秋捡听力的不可逆,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上。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秋捡七岁那年。 一天,赵丹下班回家,发现秋捡正对着电视屏幕手舞足蹈。 电视里播放着舞蹈节目,秋捡的动作竟与音乐节奏神奇地同步。 赵丹恍然大悟。 虽然,秋捡听不见声音,但能通过地板的震动感知节奏的律动! 这个发现让赵丹惊喜万分! 她看到了儿子身上的艺术天赋,决心支持秋捡学习舞蹈。 然而,求学之路布满荆棘。 多家舞蹈学校听闻秋捡是聋哑人后,均以无法教学为由婉拒。 赵丹没有放弃,她转变策略,隐瞒秋捡的残疾,先将孩子送入一家舞蹈培训班。 秋捡凭借对震动的敏锐感知和刻苦练习,很快展现出非凡天赋,进步神速。 老师发现真相后,非但没有拒绝,反而被打动,破格收留。 为了支付高昂的学费,赵丹不惜卖掉唯一的住房,举家迁往北京,只为给秋捡寻求更专业的舞蹈教育。 在北京,她开服装店维持生计,女儿也成长为模特,共同支撑家庭。 秋捡深知机会来之不易,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 常人一遍能掌握的动作,他需要反复练习数十遍。 舞鞋磨损快,脚上常年带伤,但他从未言弃。 汗水,终将会浇灌出硕果。 从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拉丁舞冠军,到“华侨杯”国际标准舞公开赛折桂,秋捡的名字开始闪耀在各类舞蹈赛事的冠军榜上。 他的故事逐渐被媒体关注,受邀登上《非常6+1》、《中国梦想秀》、《舞出我人生》、《向幸福出发》等知名综艺舞台。 一次节目中,他含混却无比清晰地唤出“妈妈”,并将鲜花献给台下的赵丹,那一刻,母子情深感动全场,无数观众潸然泪下。 中国残联艺术团也向他抛来橄榄枝。 而赵丹心中始终有个未了的心愿,找到秋捡的生母。 她通过电视节目公开当年的纸条,最终寻得秋捡生母。 生母已是金融企业高管,与丈夫复婚并育有一子。 相认场面复杂,秋捡对生母情感疏离,礼貌却保持距离。 生母表达了愧疚与补偿意愿,但赵丹婉拒了金钱,只希望秋捡能理解生母当年的无奈。 秋捡最终接受了生母的存在,但他心中认定的母亲,永远是那个赵丹。 2021年,秋捡在央视《舞出我人生》舞台上,以一曲《烛光里的妈妈》献礼赵丹。 2022年,他更登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世界级舞台,在万众瞩目下绽放光彩。 如今的秋捡,已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致力于帮助更多残障人士实现舞蹈梦想。 生命的价值,从不因起点的高低或身体的缺憾而定义,真正的光芒,源于永不放弃的拼搏与感恩的回馈!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养母卖房将聋哑儿子培养成世界冠军后,却劝他和亲妈相认)
1995年,黑龙江一女子捡到一聋哑男婴,为了抚养他,不惜与丈夫离婚,甚至卖掉房产
炎左吖吖
2025-09-15 11:46:5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