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才得知妹妹尚有女儿在世,毛主席急问毛岸英:她现在在哪儿 这位自小被唤作“菊妹子”的堂妹,1929年就义于湖南衡山,年仅24岁。多年来,毛主席和家人都以为她的孩子也已不在人世。 突然获知血脉犹存,毛主席难掩激动,立刻向儿子毛岸英急切追问这个孩子的下落:“她现在在哪儿?” 毛泽建是毛主席家族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位亲人。她自幼被过继给毛主席的父母,成为他们的女儿。在毛主席的熏陶与影响下,她毅然踏上革命征程,于192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 1928年,她在耒阳县不幸被捕,虽经组织营救出狱,但不久后再次被捕。敌人深知她乃“毛泽东之妹,马日前后皆任共党要职”,妄图以酷刑逼她屈服。然而,面对种种折磨,她始终坚贞不屈,展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 就义前,她曾托人抱来一个孩子见最后一面,但事实上她的亲生孩子已不幸夭折,当时抱来的只是从邻居家借来的孩子。 这个悲壮的细节,更凸显了命运的残酷与革命者牺牲的彻底。毛主席后来曾感慨:“菊妹子的牺牲很可惜,她是个好同志。” 毛主席得知毛泽建尚有女儿在世时,其家族已为革命付出了惨重代价。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妻子杨开慧、侄子毛楚雄均已牺牲。 彼时,他的长子毛岸英正在身边。毛岸英本人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母亲杨开慧牺牲后,他一度带着弟弟流落上海街头,尝尽人间疾苦。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毛泽东并未将他留在身边,而是让他脱下洋装,穿上土布衣,到陕北农村上“劳动大学”。 1950年,当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毛泽东同样没有阻拦,只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不久后,毛岸英牺牲于朝鲜战场。 得知噩耗的毛主席,强忍悲痛说道:“牺牲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 并决定让儿子的遗骨安葬在朝鲜:“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毛主席对待亲人的态度,始终恪守着“先公后私、公私分明”的准则。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亲友来信表示祝贺或寻求帮助。对此,毛主席确立了“不介绍、不推荐、不写信、不说话”的“四不”原则。 他严肃地指出:“若共产党效仿蒋介石之流搞裙带关系,奉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长此以往,必将与群众渐行渐远,最终难逃垮台之厄运。”” 这种严格的自律,与他得知妹妹血脉尚存时的急切追问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他公私分明却又珍视亲情的一面。 素材来源:妹妹就义后,毛泽东说:菊妹子的牺牲很可惜…… 2019-08-28 06:51·北京日报客户端
1955年全军授衔之前,刘少奇坚持反对给陈毅授元帅军衔,周恩来听闻此事,立马写了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