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今天(9月14日)写道:“如今大豆已被中国当作对美贸易战中的有力武器。‘除非出现奇迹,否则我不会指望中国买我们的大豆,’美国大豆种植户表示,他们正在为中国不再是主要买家的未来做准备。”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的重要买家。过去,美国农民凭借广袤的耕地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将大量大豆销往中国,中国市场一度吸纳了美国近四分之一的大豆产量。 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对肉类需求的增加,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而大豆作为畜禽饲料中豆粕的关键原料,需求持续旺盛。这使得美国大豆产业蓬勃发展,从种植、仓储到运输、加工,各个环节都紧密围绕着中国市场运转。 然而,局势风云突变。近年来,中美贸易关系历经波折,贸易摩擦不断。美国在贸易政策上的一系列举动,让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大豆进口布局。如今,中国买家在大豆采购上的选择更加多元,南美逐渐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重要来源地。 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大豆,以其良好的品质和相对优惠的价格,吸引了中国企业的目光。数据显示,今年 9 月至 10 月,中国新增的大豆订单几乎全部来自南美。巴西在 2024 年对中国出口了 7465 万吨大豆,占中国进口总量的 71.1%,而美国的份额仅为 21.1% 。 美国大豆失去中国市场青睐,背后有着诸多原因。从价格上看,美国大豆由于贸易摩擦带来的关税影响,到岸价格相对较高。美国大豆到岸价可达 4800 元一吨,而巴西大豆仅 4200 元一吨,相差 600 元。质量方面,美国大豆的蛋白含量为 31%,低于巴西大豆的 34%。 同时,中国国内饲料企业大力推广低蛋白饲料技术,每年可减少 800 万吨豆粕用量,降低了对大豆的总体需求。此外,中国自身大豆产量也在稳步提升,2025 年突破 2300 万吨,比 2017 年翻了一番。 面对这一困境,美国豆农的日子愈发艰难。仓库中大豆堆积如山,仓储费用不断攀升,部分农民甚至无奈将陈豆子倾倒至填埋场。爱荷华州中北部一位拥有近 1000 英亩耕地的农民希尔直言,现在根本不敢奢望中国购买大豆。 美国农业州向来是共和党的重要票仓,如今农民们怨声载道,纷纷表示若大豆滞销问题持续,将不再支持共和党。而美国政府此前发放的农业补贴,在庞大的产业危机面前,也只是杯水车薪。 为应对中国市场的流失,美国豆农和相关行业也在积极寻求出路。他们减少新机械和化肥采购以降低成本,行业贸易组织向立法者施压,期望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同时提高柴油中大豆油的混合比例,探索大豆油在道路铺设等新领域的应用。但这些努力要想在短期内弥补中国市场的空缺,难度极大。 在中美贸易的大棋局中,大豆从曾经的稳定贸易商品,变成了如今充满变数的“特殊角色”。它见证了中美贸易关系的起伏,也反映出全球贸易格局在复杂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未来,大豆在中美贸易中的走向如何,仍将取决于中美双方贸易政策的调整以及全球贸易环境的发展。
中美马德里谈判部分细节出炉:中方提出了“咄咄逼人的要求”。美中贸易谈判第二天,
【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