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面前,亲情一文不值”!上海一位百岁老人李奶奶(化名)卖掉名下房产,拿到近3

云海澄碧翠 2025-09-15 17:49:48

“金钱面前,亲情一文不值”!上海一位百岁老人李奶奶(化名)卖掉名下房产,拿到近3000万售房款,她选择将这笔钱分给6个子女,却因分配数额引发了小儿子的不服气,直接把自己的母亲和哥姐起诉了! 一份家庭契约,究竟是能拆开来一条条兑现的账单,还是一份必须被完整看待的承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桩家事纠纷,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主角是一位百岁老人和她的六个孩子,而故事的起点是一份2002年签下的家庭协议,那时候李奶奶的丈夫刚走,为了家庭和睦,老人家把六个子女叫到一起。 大家见证下,用白纸黑字写下约定,家里五处房产,将来大家均分,这份协议可不是简单的财产清单,它里面既有能买卖的私房,也有当时看起来,不怎么值钱的公房承租权。 大家坐下来签字,图的不是眼前一分一毫的精准,而是未来一个总体的公平,是一份维系亲情的整体承诺,可这份承诺在2009年出现了裂痕。 小儿子没跟任何人商量,就把其中一套甲处公房的承租人,从过世的父亲换成了自己的名字,这种“各取所需”的思维,在2021年彻底爆发。 当时李奶奶卖掉了另一套乙处私房,到手近三千万,李奶奶选择给5个哥姐每人得400多万,唯独小儿子只分到200万,小儿子对此不满,很快便把母亲和手足告上法庭。 要求严格按六分之一分钱,自己该拿将近五百万,至于那套他早就占了的公房呢? 他觉得那码事归那码事,两套房子应该“分开算”,他的逻辑很简单,公房不是产权房,没市场价值,跟这笔售房款没关系,但在李奶奶和其他子女眼里,这账根本不能这么算。 他们觉得小儿子当初的行为,已经打破了整个家庭协议的平衡,所以李奶奶只给了小儿子200万,剩下的钱权当是对他,已经占有甲处公房利益的一种平衡。 其他几个子女也表态,愿意放弃对那套公房的权利,最初的一审法院,采纳了小儿子的“分割处理”逻辑,判决李奶奶补足差额。 这下子家里的矛盾更深了,母亲和儿子双双上诉,到了二审上海二中院的法官们没有就事论事,他们回到了2002年那份协议的起点,看穿了这份文件的真正意图。 法官认为家庭协议就是“对整体利益均衡分配的考量结果”,履行时也必须遵循这个整体原则,法院直接点明,小儿子要求全额分割卖房款,却对自己已经拿到手的公房利益避而不谈,这种诉求站不住脚。 二审法院最终认可了李奶奶扣发部分款项的做法,这并非赖账,而是在有人先行违约后,为了恢复家庭成员间,利益平衡所做的合理调整。 这个判决告诉我们,遵守契约不只是看字面条款,更是要尊重背后维系公平和信任的初心,判决一出小儿子的诉求被驳回。 李奶奶也撤回了,另外提起的分割公房的诉讼,一场闹了多年的家庭风波,终于在一份看重“整体性”的判决下,画上了句号。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云海澄碧翠

云海澄碧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