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2日,敌人宣布停战这天,一位日军优秀间谍突然跟铃木说:“我不是真汉奸。”日军不但没有杀戮,反而送他礼物。[无辜笑] 就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一名“汉奸”走向了他服务一年的日本军官铃木。 “铃木先生,我有话要说。”周迪道深吸一口气,“我其实是新四军的情报员。” 这句话原本可能让他送命,但铃木听后只是静静看了他几秒钟,然后说:“我知道你不是普通人。” 铃木开始清点军械库存:2部电台、2挺机枪、4挺手提机枪、11支英制半自动步枪。“这些都给你,算是我们之间一年合作的纪念。” 周迪道愣住了,他预想过各种结果,唯独没想到这个。 铃木解释说,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察觉周迪道身份有问题,“你的军事素养太好,对地形太熟悉,还经常找借口外出。” 但铃木没有揭穿他,“说实话,我已经厌倦了这场战争,家里的妻子去年就在轰炸中死了,我继续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原来周迪道一年来的伪装并不完美,但铃木选择了装不知道。 这名27岁的新四军情报员,1944年受命打入敌后,他化名“李德明”,以经商为掩护,逐渐接近了驻扎在当地的日军小分队。 周迪道的任务很明确:收集日军兵力部署,破坏他们的交通线,必要时策反伪军。 为了取得信任他主动向日军提供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报”,还帮助日军采购生活物资,铃木逐渐把他当成了可靠的合作伙伴。 但周迪道的真正工作是在夜深人静时进行的,他记录下日军的巡逻路线,标记出他们的武器储藏点,甚至摸清了每个日军士兵的性格特点。 这些情报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给新四军,帮助游击队多次成功袭击了日军的运输队伍。 铃木手下的一些伪军,也被周迪道暗中策反,他告诉他们:“日本人迟早要败,你们考虑清楚将来的出路。” 到1945年初周迪道已经掌握了这支日军小分队的大部分军事机密,还策反了十几名伪军。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消息传到小镇时,铃木召集了所有人员。 “战争结束了,我们准备回国。”铃木宣布,然后看向周迪道,“李先生,你有什么打算?” 周迪道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如果继续隐瞒身份,也许能平安无事,但他选择了坦白。 听完周迪道的表白,铃木笑了:“我早就猜到了,一个真正的汉奸,不会像你这样处处为老百姓着想。” 铃木提到了几个细节:周迪道从不主动欺压百姓,总是想办法减轻乡亲们的负担,还曾经偷偷给贫困家庭送过粮食。 “这些小事瞒不过我。”铃木说,“但我装作不知道,因为我也不想再伤害无辜的人了。” 当天晚上铃木和周迪道进行了最后一次长谈,铃木透露,他手下的很多日军士兵其实都不想打仗了,尤其是最近几个月,败局已定的消息让大家都失去了斗志。 “如果战争继续下去,我们这些人也是送死,现在结束,对大家都是解脱。”铃木感慨道。 第二天铃木正式将那批军械移交给周迪道,还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武器清单和使用说明。 周迪道带着这批武器和60多名已被策反的人员,安全撤回了新四军根据地,这批武器后来装备了一个连队,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后周迪道在回忆录中写道:“铃木最后的选择让我重新思考了战争的意义,即使是敌人,也可能保留着人性的底线。” 铃木回到日本后,据说成了一名教师,再也没有参与任何军事活动,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中国那一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周迪道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专业技能,更因为他在执行任务时始终没有丢掉做人的原则,这种品格最终感化了他的“敌人”,也保护了他的生命。 而铃木的选择则说明,即使在战争状态下,个体的良知仍然可能战胜集体的狂热,这种觉醒虽然来得很晚,但总比永远沉睡要好。 类似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并不罕见,但大多数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周迪道幸运地活了下来,也幸运地遇到了一个还保留着人性的敌人。 网友们感慨不已: “这剧情比抗日神剧可精彩多了,但这是真事!向卧底英雄致敬!” “铃木最后能这么做,说明他骨子里还是残存了一点人性,战争真是把所有人都逼疯了。” “看得我手心冒汗……周迪道太勇敢了,这心理素质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居然还送电台和枪?这操作太魔幻了,是不是铃木也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你怎么看待铃木最后的选择?是良心发现,还是审时度势的无奈之举?如果是你,在那个时候会怎么做?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抗战中,新四军26团300人深入敌阵,忽被1500日军包围。众人劝团长突围,团长
【3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