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自由美利坚,枪战每一天?美国为何就是不禁枪?禁枪就要解体? 9 月 10 日,犹他谷大学的一个演讲现场忽然传来枪声,讲台上的主讲人查理·柯克,脖子中弹,当场倒下,抢救无效身亡。 几秒前,他还在回答观众提问,主题正是“美国的枪支暴力”,这位年仅 31 岁、支持持枪的右翼青年领袖,最终死在子弹之下,现场的人直呼难以接受。 消息很快铺满美国媒体,特朗普下令国旗降半旗,称这是“政治暗杀”。 共和党高层愤怒谴责,拜登、奥巴马呼吁冷静,但网上已经炸锅,报复、对抗、甩锅对立党派的声音充斥舆论场。 柯克的死,成了一个象征,枪支既被视作自由的保障,也可能随时收走生命。 过去几年,美国类似的惨剧出现得越来越密。议员打球时中枪,前总统演讲中险些命丧枪下,平民更是常在商场、学校、地铁、教堂遭遇子弹。 仅 2024 年前五个月,全国就发生了 150 多起大规模枪击,死者数以千计。 2023 年,这类案件接近 700 起。于是,家长给孩子配防弹书包,学校练习枪击应对,逛商场第一眼看出口成了很多人的习惯,这种原本属于非常时期的防备,成了美国人的日常。 那为什么禁枪这么难?表面原因当然是《宪法第二修正案》,它写明公民有持枪权,在支持者眼里,这是防止政府独裁的护身符。但真要动枪的问题,挡路的绝不只是这一条法律。 美国的枪械产业是个庞然大物,每年创造数百亿美元产值,直接养活数十万家庭。不只是民用市场,军火出口也是大生意。 一旦全面禁枪,不是改一条法那么简单,而是要砸掉一大堆人的饭碗。 利益相关者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花钱游说、砸政治捐款,最出名的就是“全国步枪协会”(NRA),几百万会员,一旦有人高调支持控枪,等着被他们在舆论场“收拾”到失分。这样的政治生态让控枪提案几乎寸步难行。 还有文化差异问题,在蒙大拿、怀俄明、阿拉斯加,很多家庭的枪是祖辈传下的,打猎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对这些人来说,控枪像是要夺走他们的日常。 而在某些安全感极差的社区,人们宁可信自己手里的枪,也不等警察姗姗来迟。有些少数族裔、女性、残障人士,甚至主动学射击,把它当护身必备。 问题是,枪支不仅牵扯安全,还被拖进了政治撕裂。国会山骚乱、针对政客的袭击频繁发生,枪有时成了某种“政治发声”的工具,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联邦与州的矛盾也在加深,加州和联邦在移民执法上硬刚,甚至有人提出“国家离婚”,主张蓝州、红州各过各的。 民众对华盛顿的信任跌到谷底,一些人干脆只相信本州的政策。与此同时,活跃的民兵组织数量激增,其中不少抱着反政府立场,手里握着大量枪械。一旦局势失控,他们是最可能先动手的一群人。 在这样一个彼此戒备、充满焦虑的国家,禁枪很容易被视为夺权,是能点燃争端的导火索。 它不会必然导致美国分裂,但在目前这种信任崩塌的环境里,一点火星就可能引爆更大冲突。 真正的麻烦,不只是枪,而是这个国家的人早已不信任彼此,也不信任政府。 即使换成别的自卫工具,这种裂痕依旧在。 【参考资料: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 《美国父母担心大规模枪击,孩子开始习惯躲避路线》. 2024年2月17日. 美国枪支暴力档案(Gun Violence Archive). 2024年美国枪支暴力数据统计报告. 截至2024年5月13日数据. 德国之声中文网. 《特朗普盟友柯克在演讲现场遭枪杀,被称“政治暗杀”》. 2025年9月11日. 《纽约时报》中文网. 《查理·柯克之死:美国政治暴力的又一幕》. 2025年9月11日. 《环球时报》. 《美国枪支暴力加剧社会恐慌,医疗与公共安全承压》. 2024年2月25日. 《今日美国报》(USA Today). 《校园演习背后:美国孩子如何面对枪击风险》. 2023年12月版. 观察者网.(2025年9月). 特朗普盟友柯克被枪杀,白宫降半旗,美国陷入舆论混战】
美国真是一个幽默的国家
【1评论】【1点赞】
特有谱
禁枪影响的不仅仅是枪支生意,这是个涉及非常庞大的利益链,因为有枪支暴力,坏人有枪,好人也要有枪。刺激枪械消费,这是最直接的经济利益。因为枪支暴力产生的社会不安定,这就促成了大量的安保公司的工作岗位。美国还有很多私人监狱,罪犯不仅仅是监狱的免费劳动力。还是监狱的免费血包。美国的卖血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但是抽血也不能光逮着同一批罪犯抽,这还要考虑血浆质量。足够高的犯罪率才能够保证更多的犯人提供给监狱。没有枪支犯罪的犯罪率产生的犯人,这些卖血公司怎么活?美国已经形成一个非常恶心,但是却合理自洽的运营逻辑。所以美国没办法禁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