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冯运修刺杀汉奸后,被日军包围!他掏出手枪,摸到厨房烧毁了机密文件,就

小张主张 2025-09-17 17:42:17

1940年,冯运修刺杀汉奸后,被日军包围!他掏出手枪,摸到厨房烧毁了机密文件,就当他想殊死一搏时,日伪队长却拿他父亲做挡箭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0年8月7日凌晨,北平受壁胡同甲12号四周黑影幢幢,日本宪兵队悄然包围了这座宅院,屋内19岁的冯运修猛然惊醒,察觉到了外面的异常动静。   他迅速从枕头下摸出手枪,悄声走进厨房,将他保管的抗日杀奸团机密文件和材料点火焚毁,此刻的他本有机会逃脱,却选择留下确保文件不落敌手。   日伪军警破门而入,将冯运修的父亲、弟弟等人捕获,伪警察局特务科科长、汉奸袁规将冯运修父亲冯愰推在前面挡子弹,一步步逼近厨房。   冯运修面临艰难抉择:投降可能保全家人性命,但抗团机密将遭泄露;抵抗则家人性命堪忧,他没有犹豫,继续焚烧文件。   袁规见状再次逼近,冯运修抬手一枪,正中这个汉奸的颈部,袁规应声倒下,日伪特务被这精准枪法震慑,纷纷爬上院墙,一面劝降,一面向厨房内射击。   冯运修凭借厨房地形顽强还击,击伤两名日伪军警,令敌人一时不敢上前,最终日军架起机枪对屋内扫射,冯运修身中数弹,右手中弹后换左手持枪继续战斗,直至奄奄一息。   为获取口供,日伪警察将冯运修送往中央医院,但他已不能说话,1940年8月8日夜,这位年轻的抗日志士伤重不治,壮烈牺牲。   冯运修的牺牲源于一个月前一次成功的刺杀行动,1940年7月7日,日伪当局在中山公园召开“庆祝皇军圣战三周年”庆祝会。   冯运修和抗日杀奸团同伴混入会场,发现伪《新民报》编辑局局长、文化汉奸吴菊痴在台上大肆鼓吹日军“丰功伟绩”。   冯运修当时对同伴说:“汉奸太可恨了,我们现在就给他枪毙了算了!”但被劝阻,因为会场戒备森严,不便行动。   庆祝会结束后,吴菊痴坐上黄包车离开,冯运修和行动负责人李振英骑自行车尾随,当吴菊痴的车辆行至南新华街土地祠门口时,恰遇一户人家出殡,车夫被迫停下来为送葬队伍让路。   冯运修抓住这难得机会,猛蹬两步靠近黄包车,单手持枪,对准吴菊痴头部连开两枪,因为使用了被称为“掌心雷”的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枪声微小,加上送葬队伍的唢呐声掩盖,冯运修得以安全撤离。   冯运修牺牲时年仅19岁,刚刚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却再也没能踏入校园,他是天津中日中学的学生,1937年就加入了抗日杀奸团。   他的家世显赫,舅舅齐燮元是直系军阀首领,曾任华北伪治安总署督办,是名副其实的大汉奸,冯运修经常借舅舅的关系进出军营,以打猎为名,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出身汉奸家庭,却毅然选择抗日道路,冯运修用行动证明了自已的爱国立场,他甚至曾试图刺杀北平伪商会会长冷家骥,虽未成功,但给北平伪组织造成相当震动。   冯运修所在抗日杀奸团成员多是青年学生,不少出身名门望族,包括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统万、孙女郑昆仑,国民党孙连仲将军的儿子孙湘德、女儿孙惠书等。   这些年轻人本可享受优裕生活,却甘愿冒险投身抗日救国事业。   冯运修牺牲后,日本宪兵在冯家搜出左轮手枪3支、勃郎宁手枪1支、子弹28发、电报机1台等物资。但那些被他焚毁的文件,却无一落入敌手。   这位19岁的青年用生命保护了抗日组织的秘密,也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参考资料 《当年刺杀日本人的军统刺客,都是些什么人?》抗日战争纪念网

0 阅读:263

猜你喜欢

小张主张

小张主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