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的人生彻底改变,但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之前,他的私人生活同样充满戏剧性转折。[无辜笑] 从奉天到天津,从军界到政界,他的身边始终不乏女性身影,这些女性不仅见证了他的成长轨迹,更在关键时刻影响着他的人生选择。 于凤至1916年嫁给他时才15岁,这是一场典型的政治联姻,于家在奉天经营钱庄生意,与张作霖关系密切,婚后于凤至为张家生下四个孩子,在张府地位稳固。 但他心中始终缺少对这位妻子的爱意,于凤至性格内向传统,而他接受过西式教育,喜欢社交舞会,两人生活方式差距明显。 1925年他在天津结识了中英混血女子谷瑞玉,谷瑞玉父亲是英国商人,母亲是中国人,她从小在上海租界长大,英语流利,举止优雅。 谷瑞玉很快成为他的红颜知己,她经常出现在他的社交场合,甚至陪同他参加一些军政活动,当时天津的外国记者都认识这位张少帅身边的美丽女伴。 但这段关系在1928年戛然而止,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后,他继承父业,政治责任骤然加重,谷瑞玉选择离开,后来嫁给了一位美国商人。 真正改变他后半生的女人叫赵绮霞,人称赵四小姐,1928年春天他在天津参加舞会时遇见了这位16岁的少女。 赵四小姐父亲赵庆华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家境富裕,她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会说英语和法语,性格活泼开朗,这正是张学良欣赏的类型。 两人很快坠入爱河,赵四小姐不顾家人反对,1929年跟随他到了沈阳,她住在张学良为她安排的别墅里,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西安事变后他被软禁,赵四小姐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她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选择陪伴他度过这段未知的岁月。 在他的软禁生涯里,赵四小姐始终守在他身边,他们先后被关押在浙江、湖南、贵州等地,居住条件艰苦,但她从未抱怨。 1964年于凤至在美国正式与他办理离婚手续,赵四小姐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成为他的妻子,两人在台北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1936年西安事变期间,宋美龄曾飞到西安参与谈判,有记录显示她在与他的谈话中表现出理解和同情,这种态度确实可能影响了蒋介石对他的最终处置。 但将两人关系定义为爱情显然过于简化,宋美龄作为政治家的妻子,她的每一个举动都有深层的政治考量,她对他的关注,更多体现的是政治智慧而非个人情感。 他晚年接受采访时曾说:“我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是于凤至,最感激的人是赵四小姐。”这句话道出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于凤至在美国独自生活了几十年,直到1990年才得以与他重逢,见面时于凤至已经89岁,张学良90岁。两人的再次相见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赵四小姐她用大半生的时间陪伴张学良,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这份坚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 张学良的感情经历折射出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从传统的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再到患难与共的真情,他的人生见证了中国人婚恋观念的转变。 这些女性中于凤至代表了旧时代的传统妇女,谷瑞玉体现了开放时代的新女性,而赵四小姐则展现了爱情的执着与坚韧,她们每一个人都在张学良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网友们议论纷纷: “于凤至真是旧式婚姻的牺牲品,娘家有矿自己又有文化,偏偏困在一场没感情的婚姻里,离婚后还在美国炒股赚大钱,这种女人放现在就是财经频道专访对象。” “说谷瑞玉是第二任妻子不准确!当时没和于凤至离婚,根本不算明媒正娶,放现在就是婚内出轨,不过混血佳人在那个年代确实很吃香。” “赵四小姐才是真爱剧本吧?16岁私奔、不要名分、陪着坐牢50年…这剧情晋江小说都不敢这么写!但说实话,要不是她爹断绝父女关系登报声明,可能还成不了这段传奇。” “最意难平的是宋美龄和张学良吧?纽约那次会面都八十多了,张学良还说‘美龄对不起你’,这得是多少年的白月光啊。” “同时期八卦:徐志摩陆小曼被骂惨了,张学良赵四却被捧成神仙爱情?双标现场!要我说都是婚内出轨,谁比谁高贵啊?” “冷知识:张学良晚年自己说‘赵四是对我最好的,但不是我的最爱’…果然男人心中的朱砂痣和饭黏子从来不是一个人。” 如果你是于凤至,在明知丈夫有红颜知己的情况下,会选择像历史上那样维持表面婚姻?还是果断离婚活出自己的人生? 官方信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张学良口述历史》
李敖评价张学良时,坦言“张学良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张
【7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