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先生说,毛主席才高八斗,是共产党的第一支笔,一落笔就如蛟龙出海,利剑出鞘! 何香凝自己就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她既是画家又是革命家,看人的眼光准得很,她当年送给毛主席一套上好的狼毫湖笔、自己的画集还有丈夫廖仲恺的《双清词草》,毛主席收到后很是珍惜,亲笔回信感谢,称赞她的画“充满斗争之意”。 何香凝不是普通的画家,她的画里有深刻的政治含义,她早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就是为了革命需要。 孙中山要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人设计军旗、安民布告的花样、军用票图案等,何香凝就专门去学美术以便承担这些任务。 她最喜欢画狮子和老虎,这些猛兽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1914年她画的《狮》堪称经典,画面中的雄狮造型逼真,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苏醒。 毛主席很欣赏何香凝这种通过艺术表达革命精神的方式,他在信中还提到了柳亚子为何香凝画作题诗的事情,称赞柳亚子是“有骨气的旧文人”,是“人中麟凤”,这种文人之间的相互欣赏和尊重,建立在共同革命理想的基础上。 何香凝的革命经历十分丰富。她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提出了“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还倡议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 1925年廖仲恺被暗杀后,她化悲痛为力量,认为纪念廖仲恺最好的方式就是创办一所农工学校,她为此不辞劳苦,奔走呼告,最终创办了仲恺农工学校,这就是现在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前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立即从法国回国投身革命,还将自己的作品以及珍藏的墨宝尽数拿了出来售卖,而卖的钱自然是用来支持革命事业。 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何香凝与李济深等12位民主党派领袖及著名民主人士联名致电毛主席,表示拥护,1949年1月,她代表民革发表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1949年4月,何香凝应中共中央邀请,离开香港北上到达北平,在北平火车站,她受到了朱德、周恩来、邓颖超等人的热烈欢迎,还有许多黄埔军校毕业的著名将领和民主人士前来迎接。 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她利用自己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广泛联系,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我们回顾何香凝与毛主席的往来,不仅看到两位杰出人物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欣赏,更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深厚情谊。 这种情谊基于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而奋斗。
1955年全军授衔之前,刘少奇坚持反对给陈毅授元帅军衔,周恩来听闻此事,立马写了
【3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