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4年,40岁苏轼被贬杭州,游西湖时竟为12岁歌妓驻足,还为她写下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背后藏着怎样跨越生死的情谊? 这名歌妓名叫王朝云。 当时,苏轼刚满40岁,仕途不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杭州任通判。 这年秋天,苏轼和文人朋友在西湖乘船游玩。 这时,画舫里响起音乐,一群舞女上台跳舞。人群中,12岁的王朝云很显眼。 王朝云穿着一身白色的舞衣,模样好看得很,一举一动,既有小孩子的活泼,又透着一股和她年龄不相符的高雅劲儿。 苏轼当场就作了一句诗:“水光潋滟晴方好”,没想到,王朝云马上就用《霓裳羽衣舞》来配合他这句诗。 苏轼一下子愣住。他看着王朝云,觉得这姑娘很出众。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好看。 苏轼忍不住问旁边的朋友:“这姑娘愿不愿意跟着我?” 朋友笑着说:“子瞻(苏轼的字)要是喜欢,不如收她做侍女吧。” 就这样,王朝云跟着苏轼回了家。 苏轼把王朝云带回家后,没急着让她做妾。他先让夫人王闰之教她读书识字,自己也常和她谈诗论文。 王朝云很聪明,学东西快。《论语》《庄子》这些书,她很快就熟读了。苏轼词里藏的意思,她也能看懂。 日子过得快,到了元丰二年,苏轼遇上 “乌台诗案”,被关进监狱。在这艰难时候,王朝云想办法帮苏轼。她模仿苏轼的笔迹抄写佛经,为他祈福。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日子过得苦。王朝云没抱怨,陪着苏轼在东坡的荒地上开垦种地。 在田间地头,苏轼念出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句豁达的诗。王朝云懂苏轼的心思,苏轼也觉得王朝云特别懂自己写的诗。 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说:“朝云识我诗中意,胜过世间千卷书。” 1094 年,苏轼已 57 岁,又被贬到惠州。这次,身边的侍妾都走了,只有王朝云坚决跟他走。 一路上,路不好走,还有瘴气,王朝云不小心染了病。但她仍撑着身体,给苏轼熬姜茶驱寒。 到了惠州后,白天,王朝云陪苏轼去丰湖游玩;晚上,她就认真读《金刚经》,有些句子能背下来,比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苏轼很感动,在《朝云诗》里写下 “不辞青鞋走泥滓,要伴玉人度关山”,发誓和王朝云一起面对困难。 后来,王朝云病得越来越重,可她还坚持给苏轼抄录《后赤壁赋》。写出来的字和以前一样清秀,苏轼看了,难相信是病重的人写的。 最后,王朝云还是没挺过去,去世了。苏轼很伤心,在她的墓志铭里写道:“敏而好义,事先生忠敬若一。” 他还在六如亭写了一副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对联,把他和王朝云跨越阶层、生死的知己情谊,全写了出来。 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苏轼在惠州写的《浣溪沙・轻汗微微透碧纨》里,“白发苍颜” 这句,其实是感慨自己老了,也怀念早早去世的王朝云。 《西江月・梅花》里 “玉骨那愁瘴雾” 这句,表面写梅花,实际是夸王朝云坚强的品格。 关于苏轼和王朝云的这段故事,到现在还有人争论。有人说,12 岁的王朝云怎么可能懂苏轼的诗词? 但从杭州出土的宋代文书可知,那时候杭州的歌妓,很多都学过文学艺术,12 岁会背诗、写诗的人不少。 还有人觉得,苏轼 “买妾” 不符合现在的价值观。可在宋朝,士大夫纳妾很平常。而且苏轼一直尊重王朝云,没把她当玩物,还帮她学佛法,一起做公益。 就像杭州苏东坡纪念馆里展示的,王朝云墓旁六如亭上的 “不合时宜” 四个字,正是苏轼对当时世俗规则的挑战。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