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简单来说,就是40万国军把3万人的红军包围在了一条河附近,结果来来回回跑

盘盘鸭 2025-09-19 16:54:33

四渡赤水简单来说,就是40万国军把3万人的红军包围在了一条河附近,结果来来回回跑了4次 ,愣是把40万人给活活跑散了。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的召开,如同一束光,照亮了红军在黑暗中摸索的前路,毛泽东重新肩负起领导红军的重任。 但彼时,蒋介石调集的 40 万大军如乌云般压境,而红军仅余 3 万余人,力量悬殊,形势岌岌可危。   回溯到 1 月 29 日,一渡赤水的前夜,土城之战失利的阴影笼罩着红军。炊事员小李和战友们在赤水河畔紧急筹备渡河,寒风刺骨,子弹呼啸,小李的双手冻得通红,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担忧。 毛泽东深知,正面硬刚已无胜算,唯有西进川南,寻机突破。于是,红军主力趁着夜色,迅速从猿猴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这一行动如同一记出其不意的左勾拳,打乱了敌人的追击节奏。   在川滇边境的扎西地区,红军迎来了短暂的休整。然而,蒋介石并不打算给红军喘息的机会,重新调整部署,妄图将红军围歼于此。 就在这时,毛泽东敏锐地捕捉到了敌人的漏洞,黔北地区兵力空虚。2 月 18 日至 21 日,红军如神兵天降,二渡赤水,杀了个漂亮的回马枪。 小李跟着部队冲锋,一路向娄山关挺进。娄山关地势险要,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称,守关的黔军以为凭借天险便可高枕无忧,却没想到红军的进攻如此迅猛。 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如猛虎下山,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成功拿下娄山关,随后又乘胜追击,再占遵义城。 这一仗,红军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 8 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但战局瞬息万变,蒋介石恼羞成怒,亲自飞赴重庆坐镇指挥,采取堡垒推进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将红军困死在遵义、鸭溪地区。 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毛泽东决定将计就计,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战,引蛇出洞。 3 月 16 日至 17 日,红军在茅台镇三渡赤水,这次渡河与以往不同,红军故意在白天大张旗鼓地行动,让敌人误以为红军要再次北上。 蒋介石果然中计,急调各路大军向川南集结,企图围堵红军。 而此时,红军的情报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军委二部的情报员们日夜坚守,截获并破译了大量敌军密电,为毛泽东的决策提供了精准依据。 在得知敌人已被成功调动后,毛泽东果断下令,红军以一个团伪装成主力继续西进,迷惑敌人,而真正的主力部队则在 3 月 21 日晚至 22 日,趁夜四渡赤水,再次出其不意地东渡赤水河。 这一神来之笔,让蒋介石彻底摸不着头脑,急得他直飞贵阳督战。 最惊险的是第四渡。红军趁着夜色乘虚南下,用七条破船和竹筏在乌江上架起浮桥,悄无声息地过了江,兵锋直指贵阳。 当时,贵阳城内兵力空虚,蒋介石吓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忙调滇军前来 “救驾”。殊不知,这正中了毛泽东的下怀。 红军虚晃一枪后,迅速挺进云南,大造进攻昆明的声势。为了保住昆明,国民党军不得不从滇北和金沙江紧急抽调兵力回防。 而红军则抓住这一宝贵时机,兵分三路,日夜兼程,顺利抢渡金沙江,彻底摆脱了 40 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后来听说,蒋介石在日记里把这事骂成 “平生之耻”。这场四渡赤水,红军平均每天要走一百二十里,雨天夜里也不停歇,饿了就嚼口辣椒提神。 3 万疲惫之师,硬是把 40 万装备精良的国军 “遛” 得晕头转向,最终跳出了包围圈。如今,赤水河畔的栈道蜿蜒曲折,纪念碑上的弹痕记录着当年的惨烈,游客们听着这段历史,总会忍不住感叹; 这哪里是 “来回跑”,分明是靠着灵活的战术和坚定的信念,在绝境里闯出来的生路。 而小李这样的普通战士,和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智慧一起,共同铸就了这场 “战争史上的奇迹”,他们在绝境中求生存,在困境中谋发展,用智慧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     信息来源:四渡赤水战役概述. 川观新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