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 不仅教育圈,全国家长都知道了 万万没有想到,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直接点破

名城探寻 2025-09-20 06:47:04

这下出名了 不仅教育圈,全国家长都知道了 万万没有想到,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直接点破,现在教育最缺的不是分数,而是被刷题磨灭的求知欲。 这话戳中了多少家庭的痛处。作为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的感慨不是空穴来风。 他父亲钱学森早在1993年就提出系统通识教育理念,强调知识要像化学反应一样“化合”成新认知,而不是简单堆积。可现在的教育现状,离这种理念越来越远。 钱永刚在校园讲座中遇到过更令人揪心的事:问18岁的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对方摇头;问对什么不感兴趣,还是摇头。年轻人失去探索热情,这背后藏着教育最该警惕的危机。 看看现在的校园,考试成了绕不开的主旋律。单元测、月考、模拟考,名目换着花样来,本质都是“题海式”备考。有老师透露,期末前二十天要刷近十套模拟卷,课堂时间被试卷切割得支离破碎。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些考试成绩直接和老师绩效挂钩——班级及格率不达标要扣钱,平均分低于年级水平要扣钱。 压力就这么一层层传下去,最后全压在孩子身上。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就开始为“98分哭鼻子”,因为家长的期待、班级的排名,让分数成了唯一的评判标准。 这种分数至上的导向,正在悄悄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 本该充满好奇的年纪,却把学习当成“换奖励的工具”。写作业要问“能看动画片吗”,考高分要问“能买玩具吗”,没有物质刺激就拖延敷衍。 课堂上眼神涣散,只在点名时勉强回应;课后作业依赖家长全程陪伴,连书包都要别人整理。时间长了,孩子们连“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都答不上来。 这和钱学森强调的“理工化合”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当年他提出的技术科学教育观,正是要让知识融会贯通,培养真正的创新力,而不是机械记忆的能力。 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压力从不会凭空产生。学校要应付区里的统考排名,校长在教育质量分析会上的汇报成绩直接关系学校地位; 老师被绩效工资捆住手脚,不得不把精力放在提分上;家长看到群里通报的分数段分布,自然会焦虑孩子的前途。 一层压一层,最后就变成了“作战式”备考——主科挤占音体美课时,周末被补习班填满,连低年级孩子都知道“写作业就不能玩”。 可这样培养出来的,是失去内在动力的学习者。有研究显示,被动学习的孩子容易形成“学习=困难”的负面联想,越抵触越学不好,越学不好越害怕,陷入恶性循环。 钱永刚自己的成长经历,刚好成了鲜明对比。 小学二年级时,老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他“喜欢读书”,建议家里多支持买书。这份肯定让他从此爱上阅读,从书中尝到的“甜头”伴随一生。 他现在总劝孩子们多翻课外书,不必逐字精读,哪怕随手翻阅都能开阔眼界。 这让人想起钱学森当年从《大众天文学》等课外读物中汲取灵感的故事,真正的科学兴趣,往往就藏在这些“非功利”的阅读里。可现在的孩子,连这样随手翻阅的时间都被刷题挤占了。 更让人忧心的是,这种状态正在向更高学段蔓延。有大学老师发现,2015年后的学生普遍缺乏求知欲,上课心不在焉却很在乎分数,只想要答案不喜欢思考,甚至连书都不带。 这和钱永刚观察到的18岁学生“双摇头”现象形成了呼应——当学习只剩下应付考试,探索未知的热情自然会熄灭。 而创新力的培养,恰恰依赖于那些“无用之用”的好奇心,依赖于对世界保持追问的习惯。 钱永刚呼吁扭转无休止的刷题,提倡多元化阅读,其实是在为教育找回初心。教育不该是流水线生产标准化产品,而要像钱学森说的那样,培养“既有专业深度又具跨界视野”的人。 让孩子在阅读中发现兴趣,在探索中建立自信,比多考几分更重要。毕竟,分数只能衡量一时的掌握程度,而求知欲才能支撑一生的成长。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未来的可能性。这需要学校放下对排名的执念,需要家长摆脱焦虑的裹挟,更需要整个社会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毕竟,一个民族的创新力,从来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233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68

用户14xxx68

25
2025-09-20 16:37

学生们在学校减负 在家加班 老师问家长为什么没学会 我他么也想知道为什么没学会 学校负责开心 教育是家长的事了吗

东北的东北老王 回复 10-05 05:57
初中生,到家都快晚上7点了,结果一问,作业还没写完,吃过饭,还得继续写,我都不知道学生放学后的在校这段时间,学校都干嘛了。说是留给学生的写作业时间,结果是作业没写完,反而耽误事了。感觉现在的初中生并不比85后的我读初中时强多少。甚至非常多的还不如我当年。

爱情不是玫瑰

爱情不是玫瑰

23
2025-09-20 16:26

钱先生说的有道理。但是选拔人才,目前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那么不考怎么办呢?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太大,底层的孩子容不得有什么兴趣。不过也请放心,实现了财富自由的那批人,还是注重培养兴趣的。

木子

木子

14
2025-09-21 20:04

一直以来,我们中小学为什么要叫做“基础教育”?因为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就是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塑造健康人格,为将来进入大学之后的多元化发展打下基础。而现在的中小学教育,说白了就是刷题(什么怪题难题都有),中小学教育,早已沦落为“考试培训中心”,学生成了僵化的考试机器,而磨灭了创造力。

二氯亚砜

二氯亚砜

13
2025-09-29 10:12

尽他妈瞎说,这套方法培养了这个地球上最庞大的科研团队,在人材培养效率上领先全球,这套方法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卷了,精神不够坚强的小孩会被这套体系打得粉碎[并不简单]

东北的东北老王 回复 10-05 06:00
诺贝尔整天搞实验,一不小心炸的血糊糊的,他老婆后来和数学家跑了,气的诺贝尔没设立“诺贝尔数学奖”。

东北的东北老王 回复 10-05 06:03
本着实用主义来说,现行模式可以培养大批实用技术人材,人材积累的多了,自然就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影影绰绰

影影绰绰

11
2025-09-22 17:46

没有基础,求知欲有个屁用

Clark

Clark

10
2025-09-27 03:28

把分数上限拉大,部分大学教材下沉,教材别搞得东拉西扯就是讲不清。现在教材越搞越让人莫名其妙,以前教材知识密度高的多,什么培养孩子动脑全是瞎扯,他不会怎么动脑,其实就是形式主义。我看过以前五六十年代的教材,还真的和钱老说的一样,按照那个教材真的不少孩子能14岁学会微积分。

11113333

11113333

8
2025-09-24 07:34

天天埋汰中国式教育,崇尚兴趣自由的美国科学界都喜欢招中国学生

风残月

风残月

5
2025-10-02 14:46

其实,真正的人才不在乎什么选拔方式,明朝八股取士,照样有科学家哲学家。

古月胡

古月胡

5
2025-10-02 22:17

客观的说,这套考试方法适用于绝大部分普通人。如果没有强制考试,绝大部分普通人就废了。这套方法不能适用于极少数的天才级别人物。天才级别的人偏科,考不上高分数。早早的就被刷下来了。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法拉第。他们到中国来考试,那肯定是落榜生。

琳莉尽志 回复 10-04 16:56
奥数之类的竞赛都有,真是天才总有出路

古月胡 回复 琳莉尽志 10-04 17:04
你让谁去参加奥数?爱因斯坦能赢得奥数吗?所有的竞赛,都是老师考学生,换个花样去争分数。这些竞赛与高考没有两样。

用户10xxx93

用户10xxx93

4
2025-09-28 14:12

没基础凭啥企业给你机会试有没有创造力

行水流云

行水流云

3
2025-09-29 16:55

选拔的是技术员,工程师,不是科学家,你以为工业大国靠什么支撑起来的

自由

自由

3
2025-10-04 16:51

也不能怪刷题,而是现有的教育体制,本质上只是一种改变阶层的游戏而已,当学习的目标是致富,只是为了应对考试,那么本质上,学习的最终最真实的本意就改变了

用户56xxx87

用户56xxx87

3
2025-10-04 21:09

问题是大部分人没有求知欲,他不想学你就不要他学了?并且现在的教育方法并不会影响有求知欲的,而那些没求知欲的强灌着还能学点东西,否则跟西方的快乐教育一样,做个快乐的半文盲吗?

徐三日

徐三日

2
2025-09-29 19:51

是这样的,推动你考高分的不是分数本事,而是求知欲让你去学习,学好了考高分才是高分!

用户75xxx80

用户75xxx80

2
2025-10-05 01:15

你不刷题你考个毛好大学,现实点儿行吗?

奥德彪送香蕉

奥德彪送香蕉

2
2025-10-04 22:34

教的简单 考的超难 为了考试而考试 题目都是凑出来的数字 恶心死人

哦哦哦

哦哦哦

1
2025-09-22 08:17

1、2年级一个班45人100分是20几个,98大概40名左右,不在意排名的话都无所谓

坚强的小阿咩

坚强的小阿咩

1
2025-09-24 11:05

虽然有问题,倒是还是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基础工程师,而且总有个别极其优秀的

西文

西文

1
2025-09-23 18:51

生存才是第一,全国十四亿人。有几个是不愁衣食生存全力追求梦想的

用户10xxx61

用户10xxx61

1
2025-09-29 12:47

有求知欲才刷题

用户10xxx61 回复 09-30 18:25
以前是,现在真不一定是有求知欲才刷题了。

家里蹲大学优秀毕业生

家里蹲大学优秀毕业生

1
2025-10-02 12:21

中考和高考,刷掉了一些大器晚成的人,分数教育,磨灭了很多天才刚刚点亮的微弱烛火。

饭团汤圆

饭团汤圆

1
2025-10-04 19:14

还有一个共同兴趣:打游戏!什么样的天才遇到游戏,玩起来不废也得残!

Yahveh2016

Yahveh2016

1
2025-10-05 04:19

现在是刷题战术:背会3十2=5,换成2十1十2就不会了,学习是为了考大学,背题是考大学的捷径,不见黄冈衡水学生考上大学后泯然众人矣?

重度嗜茶

重度嗜茶

1
2025-10-04 17:33

不懂就问,这位先生,除了是钱老的儿子以外,有什么出彩的成就呢?

东北的东北老王 回复 10-05 06:06
是啊,应该让他给同学们讲讲微积分?毕竟他是亲儿子,他都不会的话,那其他人不会就正常了

冷静前往

冷静前往

2025-09-29 13:06

考试一句相对公平,抹杀了多少人才

用户62xxx65

用户62xxx65

2025-10-05 05:36

老师为了补课费也是乱来

maris

maris

2025-10-05 01:05

真没必要这么想,因为即使把目光放在全世界,也只出了一个钱学森[哭笑不得]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