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钓鱼岛战争谁会赢?美媒:日本大概率胜出。美国《国家利益》9月19日刊发了一篇

全球秒报君 2025-09-22 09:53:02

中日钓鱼岛战争谁会赢?美媒:日本大概率胜出。美国《国家利益》9月19日刊发了一篇题为《中日钓鱼岛战争:2025年谁会赢?》的文章,作者通过预设立场的兵棋推演方式,描述了一场假想中的中日钓鱼岛冲突,得出日本“大概率胜出”的结论。 文章将日本对钓鱼岛的单方面控制视作“正当现状”,而将中国依法巡航、执法维权的行为视为挑衅,这是最典型的颠倒黑白。 国际舆论场中,一场由美国媒体主导的“中日钓鱼岛兵棋推演”正悄然上演。 这种推演看似基于军事分析,实则暴露了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与认知偏差。 该文将日本对钓鱼岛的单方面控制视为“正当现状”,而将中国巡航执法活动标签为“挑衅”,这一前提设置本身就颠倒了事实本质。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海警船舶在该海域的巡航执法是基于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的正当行为,符合国际法与国际实践。 任何分析如果始于错误的前提,其结论必然失去客观性。 这就如同先画靶再射箭——美媒的推演并非为了探寻真相,而是为了验证其预设结论。 这种分析方式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战手段,旨在通过舆论场塑造“中国侵略性”叙事,为美日军事扩张提供合法性借口。 文章构建的“美日远程导弹体系、滨海团部署、五代机群”等战术优势,只能在纸上谈兵中成立。 真实战场环境远比兵棋推演复杂:地理距离、后勤补给、士气斗志、国际舆论、经济影响等变量都无法在简单推演中还原。 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而非单一装备或部署的比拼。 中国在区域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上的长足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构成了维护主权完整的坚实基础。 将复杂的安全问题简化为军力对比的数学题,暴露了推演者对现代军事科学的理解局限。 历史上,大国基于错误预判而引发的冲突不胜枚举。 美媒这种推演方式容易制造“必胜”幻觉,可能助长冒险主义情绪,增加误判风险。 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得益于各国长期以来的克制与对话,而非军事对抗思维。 中日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双方经济深度融合,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2022年中日贸易额超过357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200万人次。 这种深度相互依赖关系是地区和平的压舱石,任何鼓吹冲突的言论都忽视了这些现实联系。 话语权争夺:为什么西方热衷“中国败北”叙事? 西方媒体频繁推出“中国军事失败”类分析文章,背后反映的是深层战略焦虑。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西方传统优势受到挑战,需要通过这种“纸上胜利”来安抚盟友、维持心理优势。 这种叙事也是一种话语权工具,通过反复强调某种场景,影响国际舆论认知和政策选择。 然而,真实世界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变化,沉迷于这种自我安慰的推演,只会导致战略判断与现实脱节。 东亚地区最需要的是对话而非对抗,是合作而非冲突。 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同时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 这种既坚持原则又保持克制的态度,才是区域稳定的真正保障。 中国国防政策防御性质始终如一,中国军事力量发展合理适度,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不受外界不实报道的影响。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一直倡导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这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美媒的兵推游戏终将随风而逝,但留下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当今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为什么某些势力仍沉迷于冷战式零和博弈? 这种思维模式究竟是对现实的准确反映,还是对历史趋势的误判? 东亚地区的未来不会由纸上兵推决定,而是由各国人民的智慧与选择塑造。 当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那些固守对抗思维的分析,终将被证明是时代的注脚而非主线。 读者朋友们,您认为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如何避免被这种预设结论的叙事引导,形成独立客观的判断?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全球秒报君

全球秒报君

每日更新,国际新闻不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