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Agent系统问题与挑战什么是多Agent系统
什么是多Agent系统?
最新论文指出,多Agent系统,并非几个大模型堆在一起就完了,而应当是一个具备分工、记忆共享和博弈机制的AI系统。
当前主流多Agent系统面临四大核心问题:
- 任务分配机制:目前大多系统采用“谁有空谁上”的机制,忽略Agent的能力匹配。例如,让擅长创意的Agent去处理代码修复,于是效率低下、适得其反。
- 记忆体系:在协作中,多Agent系统至少需要五类记忆支撑: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情节记忆(记录过去协作经历)、共识记忆(共享知识结构)和权限记忆(访问控制)。如果没有体系化记忆系统,多Agent会集体“失忆”,任务之间也没有延续性。
- 上下文管理:真正的多Agent系统,需要每个Agent同步三层上下文信息——整体任务框架、自身负责模块、其他Agent当前状态。任意一层出错,系统就容易出现信息断链,导致错误频发。
- 协调机制:Agent之间的协作,不能靠简单的规则判断进行,而应靠博弈论机制达成最优策略平衡。研究指出,相较于自由协作的“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主从博弈”(Stackelberg Game)更符合“任务规划-响应执行”的真实决策模式。
文中提到,当前很多所谓的多Agent系统演示,只是多轮Prompt叠加的AI对话,远未形成真正的Agent系统结构。真正的多Agent系统,必须具备以下三大能力:
- 明确分工的角色架构
- 支撑多层次共享记忆的系统设计
- 能进行策略协商的博弈式智能集群
这些能力,将成为未来去中心化AI系统、自动化经济体、甚至Web3智能体节点的技术基础。
原文:arxiv.org/abs/2402.0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