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导演赵林山为了拍好电影前往日本千叶县,试图寻找石井四郎的后人。然而,当他真正踏上那片土地、走进千叶县的一个普通小镇时,却被当地居民对石井四郎的称呼震惊了——他们依然恭敬地称他为“阁下”。这个被礼貌与尊重包裹的名字,背后代表的却是二战期间731部队的创建者、一个以活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罪行遗臭历史的战犯。那一刻,赵林山感到的不仅是愤怒,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凉与荒谬。 石井四郎和他领导的731部队,是日本侵华期间最为隐秘也最为残忍的军事单位之一。这支部队驻扎在中国哈尔滨平房区,名义上从事“防疫研究”,实则以数千名活人——大多是中国平民、战俘,也包括苏联、朝鲜等国的无辜民众——进行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受害者被称作“マルタ”(原木),被剥夺姓名与人格,成为试验品。实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感染、冻伤实验、压力测试、活体解剖等,其手段之冷酷、过程之痛苦,远超常人想象。 更令人发指的是,731部队还积极研发并在实战中使用了生物武器。他们在中国的多个省份散布鼠疫、霍乱、炭疽等病原体,导致大量平民死亡,甚至延续至战后的几年间,这些地区仍不时爆发因细菌战引起的瘟疫。而这些罪行,很多是在石井四郎的直接指挥与推动下进行的。 日本战败后,石井四郎并没有走上东京审判的被告席。相反,他与美国达成秘密交易,以提交全部实验数据为条件,换取本人及下属豁免战争责任。这套数据后来被美国用于生物战研究,而石井四郎本人竟得以安然返回日本,隐居千叶,直至1959年因喉癌去世。他从未真正面对过审判,也从未向受害者和历史道歉。 正是这样一个人,却在故乡千叶仍被一些人尊称为“阁下”。这种称呼背后,是一种历史认知的严重错位——它模糊了罪与罚、是与非的界限,也掩盖了侵略与加害的真实。对于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这种“敬称”不只是一种无知,更是一种对受害者的漠视和伤害。 赵林山的愤怒,代表的正是无数被这段黑暗历史刺痛的人心声。我们不能忘记,在石井四郎和731部队所谓“科研”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具无声的尸体、破碎的家庭和未被昭雪的冤屈。历史从不会真正沉默,哪怕跨越时间和国界,它依然会以各种方式发出回响——哪怕只是一个小镇上一个不合时宜的称呼,也足以提醒我们:铭记,是最好的抵抗;真相,必须被一再讲述。
果然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电影《731》刚上映,很多观众给了差评。这么好的题材,结
【6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