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权臣桓温晚年逼朝廷给他加九锡,这是王莽当年发明的篡位的最后一步。没想到谢安一

海冬谈文 2025-09-22 19:19:54

东晋权臣桓温晚年逼朝廷给他加九锡,这是王莽当年发明的篡位的最后一步。没想到谢安一招就把这场危机送走了。 谢安嘴上客客气气地张罗着给桓温加九锡的顶级荣典,心里却跟明镜似的。他懂医道,且早就从各方渠道得知,桓温自枋头之战失利后,身体就垮了,背上长疮(痈疽),咳喘不止,眼见是油尽灯枯了。所以他这边不紧不慢地拖着:诏书让袁宏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光草稿就折腾了九遍;仪仗、车马的规格细节,反复推敲,仿佛要把这场典礼办成千古第一模范大典。 这拖延战术玩得炉火纯青。那边桓温在姑孰病得下不了床,强撑着一口气,就等着朝廷把这套代表最高荣宠的“九锡”送来,人生才算圆满。谢安呢,每次那边催问,他就派人送上最上等的滋补药材,话也说得无比漂亮:“还请桓公务必保重贵体,以待大典,国朝可离不开您啊!” 转头却对自己人微微叹息:“他的病已深入骨髓,纵是扁鹊再世,也难回天了。” 事情果然如谢安所料。宁康元年(373年)七月,权倾一时的桓温,终究没能等到梦寐以求的九锡全套仪仗,带着无尽的遗憾和那句“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的狠话,在姑孰病逝了。 谢安这招,看似温和,实则精准。他既避免了与桓温集团立刻撕破脸皮,引发内乱,又利用时间,生生熬死了这位最具威胁的权臣,保住了司马家的皇位(至少暂时保住)。更绝的是,事后他处理得极为周到,对桓温追赠厚葬,极力安抚桓家子弟,并巧妙分化、重用桓家如桓冲这样的才俊,稳定了朝局,展现了顶级政治家的手腕和胸襟。 颇具意味的是,多年后,谢安自己晚年也深受病痛折磨。据说他病重时,曾回想起当年桓温的境况,对身边人感慨道:“如今,我才真正体会到桓公当年的煎熬。” 这一刻,或许超越了政治博弈,只是两个被病痛折磨的老人之间,一份迟来的、无奈的共情。东晋

0 阅读:0
海冬谈文

海冬谈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