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江苏的王成松,上街买东西,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临行前,把得到的两块银元

晨曦初照映心暖 2025-09-23 09:57:47

1948年,江苏的王成松,上街买东西,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临行前,把得到的两块银元,塞给了堂姐带给女儿,后被迫加入国民党21军。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8年的一个下午,江苏泰安的一位普通农民王成松,买完给女儿的糖果和玩具正准备回家,突然被几名国民党士兵拦截,强行带走去当兵。 那时的国民党实行征兵与募兵混合的制度,但因腐败盛行,许多穷苦人家男子被强行抓丁,富人却可交钱免除兵役。 王成松就这样莫名被带离家乡,连一句告别都来不及向妻女说。 匆忙之间,他只把身上的两块银元托付给路过的堂姐,请她转交家人。 谁也没想到,这匆匆一面,竟是王成松与家乡的最后联系。 被抓后,王成松和其他壮丁一样,被捆送前线。 他们没有受过训练,也没有像样的装备,大部分时间充当的是炮灰角色。 不少人尝试逃跑,但失败者往往遭到枪决。 王成松一度被编入国民党军,随部队与解放军作战。 后来在渡江战役中,他被解放军俘虏。 依据当时的优待政策,俘虏可选择接受改造并加入解放军。 王成松做出了这个选择,只盼战争早日结束,能回家与亲人团聚。 然而命运再次与他作对。 在金门战役里,王成松又一次被国民党军抓获。 因身上还留有早前的身份证明,他未被按逃兵处理,而是再度被编入部队。 1949年,国民党节节败退,最后撤至台湾,王成松被迫随军渡海,从此与大陆家人天各一方。 在台湾的最初几年,王成松曾尝试寄信回家,但兵荒马乱、时局动荡,他从未收到回音。 他并不知道,那一封封带着牵挂的信件根本未能送达。 另一边,他的家人因长时间没有他的音讯,当局将王成松认定为烈士。 妻子改嫁,幼女王秀兰被托付给伯父伯母抚养。 她从小就知道父亲的存在,却一直以为他已不在人世。 唯一留下的,是那两枚银元,成为她对父亲唯一的念想。 王成松在台湾的日子异常艰难。 他带有浓重口音,腿部落下残疾,找不到正式工作,也没有固定住所,一度只能靠捡破烂维生。 后来,他流落至台湾宜兰的三星乡,遇到一位张姓师傅。 张师傅看他为人老实,便将做豆腐的手艺教给了他。 从此,王成松以卖豆腐为生,生活才算稍微安定下来。 尽管生存问题暂时解决,王成松内心始终无法放下对女儿的思念。 与他同期来台的老乡陆续离世,他变得愈发孤独。 他不断攒钱寄信,期望能联系上家人,哪怕只是得到一点回音。 可惜所有这些努力石沉大海。更不幸的是,一位骗子冒充他的女儿,骗走了他毕生积蓄。 这件事让王成松深受打击,之后他对认亲一事变得格外谨慎,甚至有些多疑。 转机出现在2013年。 三星乡一位热心村长陈女士在帮王成松过百岁生日时,得知他最大的心愿是找到女儿,于是将他的信息刊登在报纸和网络上。 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看到消息后主动联系,并跨越两岸展开搜寻。 经过多方核实,最终在江苏海安县找到了王秀兰。 一开始她并不相信父亲还活着,直到志愿者出示王成松的照片,她才确认这一切是真的。 王秀兰立即启程赴台。 见面之时,王成松却异常冷静,反复询问她家乡的细节和亲人往事,直到王秀兰拿出保存多年的两枚银元,老人这才确信眼前真是自己的女儿。 分别超过一甲子,父女两人终于相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之后王秀兰希望把父亲接回大陆养老,但王成松已习惯台湾的生活,最终选择留在当地。 女儿尊重他的决定,每年都赴台探望,带去生活费与家乡特产。 2016年,王成松因健康问题入住荣民之家。 2018年12月,他安详离世,临终前仍喃喃说着要回家看闺女。 王秀兰赶赴台湾办妥后事,将父亲的骨灰带回大陆安葬,完成了老人最后的心愿。

0 阅读:169

猜你喜欢

晨曦初照映心暖

晨曦初照映心暖

晨曦初照映心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