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达成名于1926年,时任晋军营长的他,扼守雁北据点,抵抗了西北军数月的进攻。战后,阎锡山提拔李生达为团长,之后李生达的仕途一帆风顺,担任师长、军长等要职。 中原大战后,阎锡山下野,李生达前往南京开会时,被蒋介石亲自召见,并拨给了十万大洋,在李生达回到山西后,老蒋又拨来了十五万的“特别费”。 等后来阎锡山和老蒋修复关系,重返山西主持军政后,对暗中和老蒋交好的李生达自然是不再信任,心存忌惮。 1936年,红军东征山西,晋军连战连败。阎锡山不得不向老蒋求援,老蒋让陈诚率十万“中央军”入晋。 陈诚到山西后,对待李生达的态度明显比其他晋军将领要好,而老蒋也放出口风,说李生达是山西省主席的合适人选。 此时的阎锡山虽然担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但如果手握重兵的李生达再兼任山西省主席,那么山西必定会陷入 “两虎相争” 的局面。 阎锡山怎么可能放弃“山西土皇帝”的地位,最终下定决心要除掉李生达这个心腹大患。 阎锡山把目光投向了李生达的贴身卫士熊希月,熊希月已经跟随李生达九年,却因和李生达的姨太王氏私通被发现,此时他正惶恐不安,担心遭到处置。 阎锡山的亲信找到熊希月,开出了极具吸引力的条件:“阎主任知道你受了委屈,只要你能把这件事办成,不仅能升为团长,王氏也能归你所有”。 熊希月盯着桌上放着的一千大洋,犹豫良久后,还是答应了。 5 月29日夜,离石军部的李生达正准备休息,熊希月突然推门闯了进来,开口说道:“军长,有紧急军情要向您汇报!” 话音还没落下,熊希月手中的手枪已经对准了李生达的胸膛。三声枪响之后,李生达倒地身亡。 熊希月刚冲出房门,就被早已埋伏好的卫兵包围,他见难以逃脱,便举枪自杀。不过,也有说法称,熊希月是被灭口的。 值得玩味的是,案发仅仅两个小时后,太原方面就收到了详细的轻快。第二天,阎锡山派来接管第十九军的人,正是和李生达向来不和的 晋军元老王靖国。 王靖国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开宣布:“这起案件纯属个人恩怨,到此为止,以免影响军心”。 李生达的灵柩被运回太原后,阎锡山上演了一出 “猫哭老鼠” 的闹剧。他穿着黑色长衫,在灵柩前扶着棺材痛哭,那声泪俱下的模样,让不知情的人纷纷为之感动。 三天后,李生达的灵堂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和熊希月私通的王氏被烧死在里面。奇怪的是,虽然火势很大,但也只烧死了王氏一人。 老蒋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因为李生达这个棋子他已经埋伏了数年,正要拿出来发挥大作用时,却被阎锡山釜底抽薪,直接给毁掉了。 老蒋给阎锡山发起电报,要求 “调查事情真相,妥善安抚家属”。但此时,关键证人加凶手熊希月已经死亡,王氏也被大火烧死,所有案件卷宗都掌握在阎锡山手中,山西的报纸连续刊登 “真相报道”,把火灾的原因归结为 “意外”,这场调查最终不了了之。 在李生达的“公祭”上,张学良、陈诚等军政要员纷纷到场,阎锡山则是一脸悲痛,这场精心安排的 “悲情大戏”,暂时平息了外界的议论。 “公祭”结束的当天,十九军的军、师长换成了阎锡山亲信,李生达的亲信则全部被调往边缘部队 ,阎锡山用一场看似风光的葬礼,清除了晋军中的异己势力。 李生达之死成了一桩历史悬案,但明眼人都能看清楚:这场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正是阎锡山。他不仅成功清除了潜在的对手,还以 “军心不稳定” 为借口,逼迫老蒋撤回了进入山西的十万“中央军”。
“国军死了267位将军,而‘对方’只战死了一位将军!”93阅兵之后,台岛将军名嘴
【312评论】【28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