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6年,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了唯一的一张照片。当时他被关

芸霄记史 2025-10-01 19:46:00

[微风]1946年,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了唯一的一张照片。当时他被关在“中美合作所”,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白公馆。照片里,他穿着褪色的短裤和旧凉鞋,稚嫩的脸庞被飞行帽衬得更大,他小手扶着一枚炮弹,脸上挂着毫不掩饰的笑容。或许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能被拍照,是他难得的开心时刻,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份天真的笑容,竟成了他生命中唯一的定格。   这个孩子原名宋振中,人们亲切地叫他“小萝卜头”,他八个月大时就随父母一起被捕,关进重重铁锁围起的监狱,父母都是地下党员,因抗日而落入敌手。   自此,原本该属于童年的自由与欢乐,被冰冷的牢狱彻底剥夺,饥饿、寒冷、潮湿早早摧残了他的身体,他的头显得比削瘦的身子大得多,狱友们看着心疼,却只能用这个可爱的小名,来表达些许关爱。   在牢里,他不似普通孩子天真无知,反而格外懂事,谁要被押去审讯,他都会躲在角落里紧紧攥着小拳头,直到人被拖回来,他才小心确认:秘密有没有守住。   他还常常充当大人们的“帮手”,把纸条悄悄藏进衣角缝里,或者把字刻在小石头上再伪装起来,趁放风的机会传出去。   对成年人来说难上加难的事情,落在一个小孩身上反倒隐蔽许多,他也因此一次次冲破危险。   他最宝贝的东西,不是吃食,也不是玩具,而是一截短短的铅笔,没有纸,他就在破布上写;没有书,他就蹲在地上拿木棍画。   他写过一封稚嫩的家书,字迹歪歪斜斜,却满是眷恋,或许他什么都懂,也明白自己正在和时间赛跑。   父母在牢中的身影,也一直支撑着他,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从未吐露过组织的秘密,把信念牢牢守住。   而小萝卜头,也跟着承受同样的折磨,只是用一个孩子独有的方式,把希望留给别人,狱友们每次看着这张稚气未脱的小脸,心里都揪着,他的存在,成了别人坚持下去的力量。   然而1949年9月的枪声,最终夺走了他短暂的生命,那天,他紧握着那截磨破的铅笔,被押往歌乐山,和父母一同倒在黎明前的黑夜里,距离新中国成立,只剩下二十四天。   今天,当人们走进重庆红岩魂陈列馆,能看到那张泛黄的照片,孩子的笑容单纯得不真实;旁边静静摆放着他的铅笔,还有几张稚嫩的涂鸦。   参观的人们往往久久伫立,心头发紧,因为人人都明白,本该在课堂里读书的孩子,却在牢房里用铅笔写下对自由的渴望。   小萝卜头离开时年仅八岁,可他留给人们的背影,却成了一种最真挚的革命精神。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只有一个孩子,用短小的生命告诉世人:信念与希望,值得用全部去守护。   【参考资料:今天,我们格外想念你们! 人民日报2024-09-30  】

0 阅读:75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