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中国社会里的“泛和平主义”是个危险倾向,我们须警惕 了解金灿荣的人都知道,他说这话绝非随口感慨。1980年他拿了武汉文科状元,考进复旦国际政治系,后来跟着美国政治权威李道揆读研,对国际博弈的残酷性早有认知。 他在社科院美国所待了15年,去美国访学、观察大选不下十次,见过霸权运作的逻辑。2019年他就说过,中国从国际格局的“因变量”变成了“自变量”,这种身份转变必然伴随风险。 他提“泛和平主义”,直接指向一种认知偏差:把四十多年无战事当成常态,甚至觉得和平该无条件实现。这想法真的天真,历史早给过教训——二战前欧洲盛行和平主义,结果纵容了法西斯。 但争议也恰恰在这里。有网友怼他自设靶子,毕竟中国人刚从百年屈辱里走出来,没人真信“非暴力就能保安全”,强军共识从来没动摇过。他自己也急着辩解,说没人想鼓吹战争,只是怕麻痹大意。 这事得拎清楚:他批判的“泛和平”,和我们基因里的和平追求根本两码事。中华文明讲“尚和合”,郑和下西洋没占一寸土地,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善意。 可善意得有实力兜底。他研究美国政治出身,太明白“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前国防大学马骏教授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其实和他的警惕心本质一致——都反对妄战,但更反对无备而战。 中国人最懂“能战方能止战”,但也绝不爱战。这种平衡感,比单纯批判某一种倾向更重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金灿荣教授:中国社会里的“泛和平主义”是个危险倾向,我们须警惕 了解金灿荣的
谈古论今朝
2025-09-25 00:43:08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