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华前,美代表连提两个要求,特朗普会不会来,就看中方的回应了 美国国会代表团9

飞天史说 2025-09-25 14:40:46

离华前,美代表连提两个要求,特朗普会不会来,就看中方的回应了 美国国会代表团9月底突然现身北京,这场访问绝对不算寻常。毕竟这两年,美中关系一直膈应着,白宫和国会谁也不服谁。 美方这回派出史密斯领队,行程紧密,言辞不软。代表团刚落地就丢出两个硬核诉求:一要稀土,二要波音订单,直奔主题,毫不含糊。 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会不会访华,居然也被这两个条件捆绑了起来。美方这一手,是想让中方做出回应。 如果中国不点头,特朗普的访华计划可能还得搁置。到底是握手言和还是继续斗法,这局棋一时半会还真看不透。 说回稀土,史密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话说得明明白白,美方觉得稀土问题迟迟没解决,要求中国放开军用稀土出口。 美国人这算盘打得响,谁不知道稀土是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命门”,手里没货,啥都得受制于人。 按理说,普通稀土出口早已恢复,海关总署的数字就摆在那,今年对美出口已经同比增加了15.4%,超过6100吨,民用领域一切正常。 可美方还不罢休,盯着军用级稀土不松口。其实,这事儿根上还是信任危机。中国这么谨慎,不是非要为难美国,而是出于国际防扩散的责任。 按《环球时报》的分析,限制中重稀土出口本就是履行国际义务,不想让高端材料落到不该落的手里。美国这边对台军售一刻没停,想让中国给军用稀土开绿灯,等于白日做梦。 稀土这场博弈,说到底是供应链安全和战略利益的较量。美国怕被“卡脖子”,中国更怕战略底牌被掏空。 美方希望打破限制,背后其实是对全球供应链安全的焦虑,但中国不会轻易交出自己的护身符。这种僵持,不是哪一句“互信”就能一笔带过。毕竟,信任要靠行动积累,而不是开空头支票。 另一头,波音订单的拉锯战也没消停。特朗普2017年访华时,中国民航市场对波音还挺买账,可这几年风向变了。 中方采购波音的意愿明显降温,这次代表团直接点名要中国“承诺采购”,甚至把这事和特朗普明年访华挂了钩。 史密斯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订单要拿下来,访华才有戏。庞德伟也说了,波音订单直接影响双边关系的温度。 中方心里算盘更精明,C919自己的大飞机还没拿到适航证,产量也跟不上,波音和空客谁都离不开。但特朗普上台后,动不动就威胁断供发动机。 中国这边怕得不是没飞机,而是怕关键零部件被人捏在手里,随时来个“卡脖子”。这场交易,已经不只是买卖,背后是战略自信和安全感的博弈。 说白了,美方想用订单套取中国的让步,中方想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保障,而不是随时变卦。谁都明白,贸易不是单方面的“送人情”,得看对方靠不靠谱。美国要想让中国下单,光靠嘴皮子不管用,必须得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会随时翻脸。 来到最后这一步,特朗普能不能访华,基本全系在稀土和波音这两块。说难听点,这俩条件就是“敲门砖”,中国要是不松口,特朗普想来可没那么容易。 回头看看历史,特朗普当年打贸易战,想让中国多买美国产品,结果自己没捞着多少好处。 农产品、能源出口没见大突破,反倒让南美、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分了美国的蛋糕。中国这几年供应链多元化,买卖也不只看美国脸色。谁能给更稳定的供应链,谁就能分到更大的市场。 美方这次的强硬姿态背后藏着焦虑。过去靠压制和威胁能拿到筹码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讲究对等原则,讲究实在好处,最怕听空头承诺。 中美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边想要别人让步,一边又不愿意付出实际利益,这种局面下,谁都不会轻易低头。 中美关系现在就像拔河,谁也不想松手,但也不想一下子把绳子拽断。合作机会摆在那,但信任要靠点滴积累。 美方如果总用“极限施压”的那一套,想让中国做出战略让步,恐怕连大门都进不去。正如新华社那句点评,中美之间要想走得远,靠的不是胁迫,是互相尊重。 这盘棋下到现在,局势已经明朗。要合作,得拿出真心。要访华,得给出诚意。 中美关系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谁比谁更硬气,而是谁能在变化中找到平衡。特朗普能不能来北京,答案已经写在了代表团的两个要求里。 参考资料:访华第三天,美国代表团说出真正目的,希望中国买更多波音飞机 2025-09-24 12:04·每日财经资讯 王毅会见美国国会众议员代表团 2025-09-23 22:31·观察者网

0 阅读:295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