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石破茂在美国纽约第八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针对日本的侵略历史表示:如果不认真直面历史,就无法开拓光明的未来,也绝不能让战争惨祸重演。 石破茂的发言里,还提到 “战后亚洲人民以宽容的精神接纳了日本”,却未出现 “侵略”“道歉” 等字眼。这不是他第一次谈及历史问题,几个月前的 “亚洲的未来” 国际论坛上,他就曾表示要牢记历史教训,不再重蹈战争覆辙,称日本战后的和平发展道路不会改变。 执政以来,石破茂的历史态度始终伴随着复杂的现实语境。2024 年 11 月,他在秘鲁利马出席 APEC 会议时,与习近平主席会见并确认构建战略互惠关系,当时便提到日本秉持 “正视历史、面向未来” 的精神。 但仅仅三个月后,他访美期间与美方发表的联合声明,却在台海、东海等问题上点名批评中国,强调要强化美日同盟的威慑力,这种矛盾的姿态让外界对其历史表态的诚意多了几分审视。 国际社会的目光很快聚焦在表态与行动的缝隙中。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联合国会场外的走廊里,有历史学者展示着二战时期的影像资料,那些画面与石破茂的演讲形成无声的对照。《中日联合声明》中 “日本方面痛感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深表反省” 的表述,被不少媒体重新提及,成为解读其发言的重要背景。 中方的回应在当天下午到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提到,注意到石破茂的相关表述,同时也指出演讲回避了战争加害者责任。他提到的 “以实际行动体现对侵略历史的反省”,点出了国际社会的核心关切。此前类似场合,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曾表示,日方的历史态度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也影响其国际形象。 石破茂的执政议程里,历史问题始终与现实政策交织。他效仿田中角荣提出 “令和日本列岛改造计划”,着力推动地方振兴与经济发展,却在安保政策上延续了强化军事合作的倾向。这种发展与安保的双重路径,让他的历史表态更容易被视为外交辞令,而非切实的政策导向。 联合国会场的讨论仍在继续。有外媒注意到,石破茂演讲中关于历史的部分时长不足两分钟,远短于阐述经济合作与国际安全的篇幅。而台下邻国代表的沉默,与特朗普演讲时的骚动形成鲜明对比,那种沉默里既有对表态的留意,更有对后续行动的观望。 当石破茂结束演讲走下讲台,他那句关于直面历史的表述,很快与特朗普的争议言论一同出现在媒体的汇总报道中。不同的话语风格背后,是多边舞台上对历史与未来的不同解读,而真正能开拓光明未来的,终究不只是讲台前的表态,更是落在实处的行动。
昨天上午,石破茂在美国纽约第八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针对日本的侵略历史表
百日依山尽
2025-09-25 15:28: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