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受辱”后,美媒提议轰炸联合国总部,或者用化学武器 9月23日,是2025

地缘历史 2025-09-25 15:45:40

特朗普“受辱”后,美媒提议轰炸联合国总部,或者用化学武器 9月23日,是2025年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首日。特朗普带着梅拉尼娅刚一踏入联合国总部大厅,就遇上了“第一件怪事”:本应平稳运行的自动扶梯,在他走到一半时突然停下。   他和夫人差点前倾摔倒,现场一度混乱。特朗普事后怒斥此事“非常险恶”,称若不是自己“死死抓住扶手”,后果不堪设想。   他甚至在现场直接质问工作人员:“你们这是谋杀未遂吗?”   联合国发言人斯蒂芬·杜加里克不久后公布调查结果:是特朗普随行的摄影师为倒拍镜头,误触了扶梯顶部的安全装置,导致自动制动系统启动。   而这套系统正是出于防止意外事故而配置的。   可特朗普不买账。他反复强调“蓄意”二字,坚称这是一场“国际层面的羞辱行动”,是联合国“把他当小丑耍”。   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更是让他彻底暴怒:在他准备发表演讲时,提词器出现了长达15分钟的中断。他不得不低头念纸质稿件,一度词不达意,甚至漏读段落。   这对于一位曾自诩“最会演讲的总统”而言,简直是公众羞辱。   特朗普在演讲结束后,嘲讽道:“我从联合国得到的只有两个东西:坏扶梯和坏提词器。”还不忘加上一句:“可能还有一群坏人。”   联合国方面则再次“打脸”:提词器并非联合国控制,而是白宫自带设备,由特朗普团队自操作。联合国大会主席贝尔伯克甚至公开表示:“我们没碰过他们的电缆。”   可特朗普不听。他的逻辑是:“如果不是你们的场地,这些东西就不会坏。”   更荒诞的,是演讲厅的音响系统也在那天“掉链子”。部分麦克风失灵,多数代表听不清他的发言,场内一度靠翻译耳机勉强维持秩序。   特朗普愤怒指出:“这都不是偶然,这是三重蓄意破坏。”   但真正将这场“联合国滑稽剧”推向极端的,不是特朗普,而是他背后的“媒体军团”,尤其是福克斯新闻。   9月23日当晚,福克斯主播杰西·沃特斯在直播节目中直接爆出惊人言论。   他称当天在联合国发生的一切是“对美国的叛乱行为”,并向观众提出建议:“美国应该考虑退出联合国,或者,直接用F-22轰炸那栋楼。”   这句话一出,现场嘉宾瞬间愣住。当一位分析员提醒他:“你说的那栋楼就在纽约”,他竟毫不犹豫地改口:“那就用毒气,别炸坏曼哈顿。”   这不是段子,这是美国主流电视台的黄金时段言论。更讽刺的是,节目播出后,该片段在社交平台被疯转,点赞破百万。   有人高呼“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也有人评论:“这是恐怖主义,不是新闻评论。”   国际社会几乎是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称这类言论“极端危险”,并警告“美国媒体正在滑向法西斯主义边缘”。   德国绿党议员直接在X平台(前推特)发文:“当年塔利班也说过要炸联合国,现在美国也开始了吗?”   而美国国内也陷入撕裂。民主党议员要求福克斯立即解雇沃特斯,称其“公开鼓吹战争罪行”。   与此同时,保守派却借机攻击拜登政府,认为“特朗普在联合国受辱是国家软弱的象征”。   特朗普本人在“真实社交”上的发言,则更像是点燃这场风暴的火把。   他不仅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立即调查,还称特勤局已介入此事,并“不会排除任何行动选项”。   这句“任何行动选项”,被许多媒体解读为对“报复性行动”的暗示。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的回应也不算平息事态。她虽然强调“若证实为人为操作,责任人必须被解雇”,但没有驳斥特朗普的阴谋论基调。   而就在9月24日晚上,特朗普又在一场保守派闭门筹款会上再次讲起这三起“技术事故”,并说:“他们想让我出丑,但他们忘了,我永远不会低头。”   这番话被《纽约时报》讽刺为“自恋的粉饰”,也被《华盛顿邮报》挖出他在2012年竞标联合国大厦翻修失败的旧账。   从那以后,特朗普对联合国的厌恶几乎是公开的。他曾在任内多次威胁削减对联合国的资助,并指责其“效率低”、“偏袒敌人”、“浪费美国纳税人金钱”。   而如今,美国拖欠联合国会费已超30亿美元,其中光2025年的应缴款就高达8.26亿。可一边欠钱,一边骂人,似乎已经成了某些人眼中的“美国逻辑”。   这场“技术事故风波”,不仅暴露出特朗普对权力失控后的愤怒,也撕开了美国与多边机构之间早已破裂的信任裂缝。   在这样一个全球动荡、信任稀缺的时代,当一个前总统和主流媒体的明星主播,居然能公开讨论“轰炸联合国”,这不仅仅是言论过激的问题。   当年1993年,一伙恐怖分子曾试图炸毁联合国总部,未遂。如今,三十多年后,同样的语言,却从一位知名主播口中说出,并赢得掌声。   可怕的,不是那些失灵的设备,而是那些已经脱轨的价值观。   特朗普或许真的觉得自己“被羞辱”了,但真正被羞辱的,是那个曾自诩为全球民主灯塔的国家。

0 阅读:7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