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板称自己在茅台镇投资8亿建污水处理厂,结果厂盖好却遭强制接管!老板:“做梦

春诗明明 2025-09-25 15:53:27

重庆老板称自己在茅台镇投资8亿建污水处理厂,结果厂盖好却遭强制接管!老板:“做梦都没想到,反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恶劣行径会发生在我们身上!这是我这么多年的心血,饭刚做好就被连锅端走……”网友:事实证明,不要去小地方投资,不要回老家创业! 据了解在2017年,仁怀市环保部门公开招标,准备建设一座废水处理厂,专门处理茅台镇上1000多家酒企排放的白酒废水。这个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还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堪称重量级工程。 唐显策的公司中标后,合同写得很清楚:由他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营,政府授予30年特许经营权,这意味着只要运营良好,他有机会在几十年里持续获得稳定收益。 为了拿下这个大项目,唐显策拼尽全力。资金方面总投资高达8.2亿元。其中当地水投集团象征性投了2000万,其余几乎全部由唐显策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融资和外部投资筹集。他本人还亲自带队跑市场、请专家做方案,施工质量、设备采购都盯得死死的。 建厂的过程并不轻松。环保标准严苛,审批环节复杂,加上本地土地、施工协调问题频出,拖延和加班几乎成了常态。但唐显策心里认定:“只要厂子起来,未来就是金山银山。” 终于2022年5月,废水处理厂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厂子规模庞大,每天能处理1.5万吨废水,预计年营收超过3亿,净利润可能接近1亿。唐显策和团队憧憬着未来,一切看似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里就得说说合同。PPP模式意味着政府和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如果出现违约情况,要先通知企业,给予90天宽限期;如果政府出于公共利益需要终止合同,必须支付 足额补偿。 合同第19.6条明确写着:“为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政府可在给予补偿的前提下,单方面解除合同。”听起来很合理,既考虑到公共利益,又保护了企业投入。但问题是,这些条款在执行时完全变了味。 可在2022年6月,厂子刚通过验收没多久,当地商务局的人突然上门,扔下一纸“解除合同通知书”,理由很“充分”,工厂没在规定时间内完工,资金储备不足,项目可能无法正常运转,财务管理混乱,存在资不抵债风险,曾发生安全事故,整改不力,拒绝配合审计。 随后他们要求工厂两小时内清场,员工的手机还被集中收走,最后连厂门都上了锁。后来有媒体记者去探访,厂区大门紧闭,保安只丢下一句:“要进,找领导。” 唐显策当场傻眼,合同明明规定要提前通知,还要给宽限期和补偿,可这些步骤一个都没走,就直接把他扫地出门。 但是他打官司打赢了,一审法院认定解除合同通知书无效,二审因政府没缴诉讼费而撤诉,结果等同于唐显策胜诉,可即便如此厂子依旧没还给他,补偿一分钱也没有。 厂子就这样被交给另一家公司托管。结果不出意外,治理效果每况愈下,废水处理长期超标,环保部门的数据一片飘红,唐显策看在眼里,气在心头。 从法律角度看,这桩案子其实并不复杂,合同条款明确,政府解除行为既未履行通知,也未支付补偿,自然缺乏合法性。法院已经给出结论:解除合同通知无效。 可问题在于判决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唐显策虽然胜诉,但厂子仍在别人的手里。他多次试图进入,都被拦在大门外。 此外他的公司200多名员工只剩下30人;8亿投资血本无归,还背上100多起债务诉讼,法院传票摞起来有一米多高。债权人天天催,银行贷款也压得他喘不过气。 这场风波拖了三年多,终于在 2025 年9月迎来新进展,仁怀市政府新闻办发布通报,称已成立调查专班,将对事件全面调查,结果会向社会公开,并强调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这句话很重,因为这是官方首次正面回应。此前不管是媒体报道,还是企业喊冤,当地部门都保持沉默。如今舆论已经被点燃,全国关注逼迫地方不得不表态。 不过现实依旧尴尬,记者探访时发现,厂区依然封锁,保安寸步不让。唐显策依旧站在门外,连亲手建的工厂都进不去。 这场冲突背后,其实是契约精神与权力运作的对撞。企业家带着资金和技术而来,本该收获回报,却在规则被随意更改时,失去了最基本的安全感。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是为了发展经济。但如果“开门招商、关门坑商”,最后丧失的不是一两个企业,而是整个地区的信誉。资本是聪明的,一旦失去信任,资金和项目都会绕道而行。 唐显策的遭遇,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警钟。它提醒我们:没有契约精神,再大的招商口号也只是空话;没有法治保障,再多的投资也可能变成泡影。 如今事件正在调查之中,真相或许还需要时间揭晓。但无论结果如何,这件事已经给全国敲响警钟。问题是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下,未来还有多少人愿意把钱投到小地方?谁又敢放心地把数亿资金交到一纸合同的承诺里?这是茅台镇需要回答的,也是无数地方政府都必须认真思考的。

0 阅读:1
春诗明明

春诗明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