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率60万大军攻击朱元璋亲侄子朱文正驻守的洪都,按道理60万大军想攻破洪都易如反掌,但是由于陈友谅少考虑了一点,洪都之战成了陈友谅的噩梦。 话说元末那会儿,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到处冒头,朱元璋和陈友谅这俩人都是从底层爬上来的枭雄,可惜摊上了同一片江山,就免不了你死我活的争斗。陈友谅这家伙,出身湖北沔阳一个渔民家庭,本姓谢,后来过门从陈姓,年轻时在县衙当过小吏,略懂点文墨,还练过武。1351年,徐寿辉起兵反元,他投到倪文俊手下,从簿书掾干起,靠着几次立功升到元帅。没几年,他野心膨胀,1357年直接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盘踞江西湖北一带,军队号称几十万,水师舰船成群。陈友谅这人脾气暴躁,自以为兵多将广天下无敌,可决策上总爱轻敌大意,吞并小势力时倒顺风顺水,一到硬骨头就露馅。 朱元璋呢,比陈友谅小八岁,安徽濠州穷小子出身,家里遭灾,他当过乞丐、和尚,早年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凭着脑子活络和用人得当,逐步控制淮右,定都应天。朱元璋这人精明,军队纪律严,粮草调度稳,对亲信重用但也防着尾大不掉。他的侄子朱文正,就是这场洪都之战的主角。朱文正生于1336年,父亲朱兴隆是朱元璋大哥,早亡后,他随寡母投奔舅舅。从小在军营长大,亲眼见识行军打仗,学了些兵法布阵。朱元璋起兵时,他年纪小就跟着南征北战,立过小功。表面上看,朱文正爱喝酒玩乐,城里人传他是个纨绔子弟,整天泡在酒肆歌楼,可这多半是伪装,实际他军事素养不差,朱元璋派他镇守要地,就是看中这点。 1363年,也就是元至正二十三年四月,朱元璋正忙着攻打张士诚的庐州,江南兵力空虚,陈友谅瞅准机会,纠集大军号称六十万,水陆并进,直扑洪都,也就是现在的南昌。这地方是江西门户,扼守赣江要冲,丢了就等于把后门打开给陈友谅。洪都守军呢?朱文正手头就两万到四万兵马,差距大得像大人欺负小孩。陈友谅这时候还沾沾自喜,他打听到朱文正平日里醉生梦死,以为这小子好对付,随便一推就倒。结果呢?这正是他少考虑的那点,轻敌过头,没摸清对手底细,就盲目硬攻,搞得自己进退两难。 洪都城九门,陈友谅先挑抚州门下手,这门临江地势平,适合大军列阵推车。他派兵猛攻,云梯搭起,攻城锤砸墙,很快就撕开缺口。朱文正早有准备,把兵力分散到各门,每门配弓弩和长枪手,还留两千精锐做机动部队,随时补漏。缺口处,守将邓愈埋伏火铳队,铅弹齐射,冲进去的敌兵一个个倒地,堆成肉墙,谁也不敢再往前。邓愈顺势砍树筑栅,临时封口。陈友谅不甘心,催兵再上,万人涌来,仗着人多硬抢。守军边打边修,工兵在箭雨里搬砖拌泥,勉强把墙补上。机动队赶到后,杀退敌锋,这门算是守住了。陈友谅一看不对劲,换新城门,由薛显把守,那边用礌石滚木砸,敌车碎一地。其他几座江门,守军浇火油点船,敌兵烧得落荒而逃。陈友谅连攻数门,损兵上万,却一寸土没捞着。 围城一个多月,城里箭粮渐少,朱文正派信使张子明出城求援。朱元璋在庐州也打得焦头烂额,听到消息乐坏了,下令班师,但要洪都再顶一个月。张子明赶路时被汉军抓了,陈友谅想用他劝降,给他松绑带到城下。没想到张子明不降反喊,告诉城上援军快到,士气一下提起来。陈友谅气急败坏,抓回人就拷打,可这事儿反倒帮了守军大忙。朱文正靠着这口气,又扛了下去,总共坚守八十五天。陈友谅呢?大军在外耗着,粮道拉长,后勤跟不上,士兵疲惫怨声载道。他本以为速战速决,结果陷进泥潭,锐气耗尽。 七月,朱元璋大军赶到,陈友谅只好撤围南逃,退到鄱阳湖。双方在湖口对峙,朱元璋封锁退路,用铁链横江,派小船灵活穿插,火攻敌舰。陈友谅船大炮多,初期占上风,炮弹差点砸中朱元璋中军。可朱军用火箭点船,火势蔓延,汉舰连环铁索成灾,烧成一片。八月三十日开打,湖上炮声隆隆,水浪翻天。陈友谅亲率中军督战,指挥时中箭,血染战袍,坚持几天后,十月四日在突围中又中流矢,坠船身亡,年四十四。他的儿子陈理投降,汉政权彻底崩盘。这场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以二十万胜六十万,靠的就是情报准、战术活,还抓住了陈友谅的急躁毛病。陈友谅败亡后,旧部大半归朱元璋,加速了明朝一统江南。
陈友谅率60万大军攻击朱元璋亲侄子朱文正驻守的洪都,按道理60万大军想攻破洪都易
古往奇趣角
2025-09-28 11:56:16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