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条新闻,杭州一位妈妈在家长群发了张孩子作业的照片,配文“今天作业太难了

零动力 2025-09-30 00:07:40

昨天刷到一条新闻,杭州一位妈妈在家长群发了张孩子作业的照片,配文“今天作业太难了,我陪到十一点”。 没想到第二天,群里十几个家长纷纷晒出自己熬夜陪写作业的截图,有人甚至贴出凌晨两点的闹钟提醒。 这事儿看似普通,却让我想起自己小学时的作业本——那时候写不完,第二天早起补,老师从不追问,同学也没人哭着说“崩溃”。 现在的孩子,作业量没见少,但家长的焦虑却像开了倍速。 不是孩子不会做,是家长怕被老师觉得“不重视教育”,怕孩子落后,怕别人家的娃在补习班里偷偷超车。 可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真正成绩好的孩子,往往不是陪到深夜的,而是自己能静下来、有节奏地安排时间的。 他们背后,是父母给了空间,而不是压力。 我认识一个五年级男孩,每天六点半准时写完作业,然后自己看半小时书。 他妈妈说:“我只负责递杯水,不盯着错题。 ”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难。 我们总以为陪伴就是坐在旁边,盯着笔尖动,其实真正的支持,是让孩子知道:你做不好,我也不怕;你做对了,我不夸;你累了,我可以等。 教育不是一场陪跑比赛,更不是家长的KPI。 当我们在群里晒熬夜照片时,其实晒的不是爱,是不安。 孩子不需要一个陪写作业的监工,他们需要一个能安静坐在沙发上看书的背影。

0 阅读:122
零动力

零动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