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终于明白了,要保护俄罗斯炼油厂,什么S-300,什么S-400防空导弹都没用!俄军开始给俄罗斯各个炼油厂关键设施,全部都安装大型铁丝网! 所有关键储存设施和装置都安装了反无人机铁丝防护网。还是铁丝网更管用,比什么防空导弹,高射炮,甚至激光防空炮都管用。24小时全天候,随时可以拦截乌军无人机。 从8 月以来,至少 16 家炼油厂被击中,从南部的 Afipsky 到中部的梁赞,再到远东的厂子,几乎遍地开花。 这些无人机专挑储油罐和加工设备炸,同一个厂子反复挨炸,Salavat 炼油厂一个月内被炸三次,刚修好的设备直接报废,Afipsky 炼油厂作为供应前线柴油的关键设施,一个月内也挨了两次炸。 就这么炸了两个多月,俄罗斯炼油产能掉了近五分之一,每天少加工一百万桶原油,国内燃料供应紧张,出口也受影响,GDP 的四分之一都靠能源撑着,这打击简直疼到钻心。 有人要说了,俄罗斯不是有 S-300、S-400 吗?这些号称能防天防地的导弹咋不顶用?别提了,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在无人机面前根本水土不服。 基里希炼油厂当初急得单日部署 4 套 S-400,拦截成功率号称能到 60%,结果乌克兰一来就是 “蜂群战术”,先派 50 架无人机干扰雷达,再让 150 架贴地飞行躲探测,最后 100 架带热诱弹掩护攻击,9 月 14 号那天俄军虽说打下 4 架,厂区照样被炸成火海。 不是导弹不先进,是对付无人机太不划算,一枚 S-400 导弹造价几百万美元,打一架乌克兰那种 5 到 20 万美元的无人机,简直是用黄金砸蚊子,而且无人机飞得低、体积小,雷达有时候都搜不着,等发现了早就逼近目标了。激光防空炮看着厉害,可受天气影响大,阴天雾天就歇菜,还得耗电,24 小时开机根本不现实。 直到俄罗斯把铁丝网架起来,才算真正治住了这事儿。现在梁赞、下诺夫哥罗德这些重点炼油厂,关键设施全被 30 到 50 米高的铁丝网罩得严严实实,有的还搞了双层防护,网眼大小算得特别准,无人机飞不进去,工厂干活还不受影响。 别小看这铁丝网,是直径 4 毫米的粗钢丝编的,乌克兰无人机一撞上去,螺旋桨立马被缠住,要么失控坠毁,要么挂在网上动弹不得,爆炸的破片也被网子挡住,伤不着底下的设备。 下诺夫哥罗德炼油厂的退役少校安德烈说得实在:“当年在车臣用集装箱堆工事,现在对付无人机,就得用渔网打鱼”。 效果那是立竿见影,乌军总参谋部的数据摆在那儿,1 月份袭击成功率还有 43%,3 月份铁丝网铺开后直接跌到 12%,第聂伯河沿岸的俄军后勤官统计更细,自家防区的成功率从 47% 降到了 9%。 有视频拍着,乌克兰无人机朝着储油罐冲过去,结果一头扎进铁丝网,螺旋桨被缠得死死的,悬在半空炸不了,成了活靶子。 伏尔加格勒炼油厂之前被无人机炸停产过,装了铁丝网后,9 月底乌军又派无人机来,结果全被网子拦住,厂子一点事儿没有。 更关键的是这玩意儿太划算,覆盖一个中型炼油厂的铁丝网才花 200 到 300 万美元,每平方米成本不到 3 美元,按拦截 10 架无人机算,成本就回本了。 俄罗斯石油公司干脆拨了 5.7 亿美元,给旗下所有炼油厂升级防护网,乌拉尔的金属加工厂订单都排到 2025 年第二季度了,新研发的复合防护网比以前轻 40%,防护面积还大了 25%。 而且部署速度快得惊人,紧急情况部的专门部队 72 小时就能给一个大型炼油厂架好防护网,乌克兰这边刚摸清目标,那边铁丝网都架完了。 现在俄罗斯还在给铁丝网升级,加了振动传感器和光学预警装置,无人机一靠近就报警,还能引导地面火力补刀,成了 “被动拦 + 主动报” 的组合拳。 莫斯科的工人更聪明,学高架桥防抛网的思路,在铁丝网里加了弹性尼龙绳,就像给炼油厂裹了层蹦床,无人机撞上来冲击力能降 60%,不少还会被弹起来,正好给地面部队当靶子打。 这事儿真应了那句老话,实用的才是最好的。S-400 再先进,防不住低空小目标;激光炮再酷炫,抵不过刮风下雨。反倒是这不起眼的铁丝网,24 小时不歇班,不怕干扰不怕饱和攻击,花小钱办大事。 乌克兰现在是真没辙了,军事博主发视频对比,一边是俄罗斯被铁丝网护着的 “钢铁城堡”,一边是自家弹药库被炸的火光,配文都透着无奈:“我们研究飞得更快,他们研究让我们撞得更疼”。 说到底,打仗不是比谁的武器更花哨,是比谁能精准解决问题。俄罗斯之前抱着高科技不放,吃了大亏,现在用铁丝网这种 “土办法” 守住了生命线,这才是真的懂打仗。那些动辄几百万的防空导弹,在 5 万美元的无人机和 3 美元一平米的铁丝网面前,算是彻底没了脾气。
*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
【6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