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程青松这次不简单,他单单一个导演,在娱乐圈里游刃有余 可最近他的名字总和“争议”绑在一起,网友的抵制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响,连圈里艺人都开始避着他 程青松是重庆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早期写过《沉默的远山》剧本,拿过华表奖夏衍剧本文学奖,算科班出身的“老电影人”。2009年他创办“金扫帚奖”,口号是“让电影人直面批评”,第一届“最令人失望导演”给了马伟豪的《花木兰》,马伟豪没到场,程青松说“他不敢面对问题”。2013年王宝强导演《大闹天竺》拿奖,亲自上台领,说“想看看自己差在哪”,这事让金扫帚奖“火出圈”,程青松也成了“敢说真话”的代表 可奖项争议从没断过。2015年有网友扒出“评委一半是程青松朋友”,评选前会“提前沟通”;2018年某导演买100本他主编的杂志,提名就撤了;2020年他没看某流量电影就说“肯定拿金扫帚”,网友骂他“瞎评”。这些旧账,这次全被翻出来,加上“聊骚”“宋祖德呼吁管控”“包贝尔吐槽”,他成了“众矢之的” 9月11日@娱乐扒皮酱 晒聊天记录,指程青松“利用导演人设聊骚”。记录里他给女艺人发“我写了个剧本,女主适合你,见面聊”“你穿裙子肯定好看,下次穿给我看”,女艺人说“有男朋友不方便”,他又说“就见一面,不让他知道”。虽没实锤,但评论区炸了——“原来‘会做人’是这么来的”“用工作聊骚,太恶心”。紧接着宋祖德发长文,呼吁“对程青松实施边境管控”,说“他言行影响年轻人”,阅读量超5000万 9月20日包贝尔因《阳光姐妹淘》拿“最令人失望导演”,在朋友圈吐槽:“金扫帚评选太扯!我拍了半年,票房3.6亿,豆瓣5.3虽不高,但比很多烂片强。评委有几个看过完整电影?程青松,你凭什么说我‘最令人失望’?”截图传到网上,网友纷纷支持——“包贝尔这次说得对,金扫帚早变味了”“程青松就是泄私愤” 10月3日程青松微博被禁言,原因是“违反社区公约”。他最新一条微博是9月15日发的,内容是“电影要对得起观众票钱”,配《沉默的远山》剧照,当时有网友留言“你自己对得起观众吗?”,他没回复。禁言后粉丝掉20万,评论区全是“活该” 为什么网友对程青松抵制这么狠? ① 金扫帚奖“变味”。从“鞭策”成了“泄私愤”,评选不透明,暗箱操作多,网友讨厌“挂羊头卖狗肉” ② 个人言行“越界”。利用工作聊骚,触碰“职场性骚扰”红线,网友恶心“用本事谋私利” ③ 标签“矛盾”。举彩虹旗说“支持LGBTQ+”,转身却聊骚,这种“双标”让网友觉得“虚伪” 程青松的事,是网友对“娱乐圈潜规则”的反抗。以前大家“见怪不怪”,现在不想“忍”了——你可以有规则,但得透明;可以有争议,但得合理;可以有个性,但得守底线。就像网友说“难道人缘比人品重要?”,其实不是人缘问题,是人品问题——你人缘再好,人品差,大家也不买账 有网友留言“不是单纯不喜欢,是膈应!看看他做的那些事,等天来收”,点赞超12万。还有网友说“以前觉得他有个性,现在觉得他没底线——举彩虹旗博眼球,办金扫帚泄私愤,聊骚满足私欲,太讽刺”。这些评论,是大众对“公众人物”的期待——可以有缺点,但不能突破底线;可以有争议,但不能无下限 我觉得程青松的争议,是“公众认知”升级了。以前看公众人物看“成就”,现在看“为人”。比如你喜欢作家,以前买他的书不管私下怎样;现在会想“他人品会不会影响文字”。程青松没跟上这种升级——他以为“有本事+有人缘”能混开,可现在大众要的是“有本事+有人品+有底线” 程青松禁言后,圈里艺人大多沉默,只有李雪健老师说“做艺术,先做人”,虽没提他,但大家都懂。有工作人员说“程导以前会做人,逢年过节送礼物,可这次事太脏,没人敢沾边”。这就是娱乐圈现实——红时大家围着你,出事时大家躲着你。可这次不是“红不红”,是“对不对” 这事你怎么看?你觉得程青松的争议是“自作自受”,还是“被人针对”?
程导!你剪辑的是聊天记录!还是我的名声!田海蓉要告程青松,她说私聊被断章取义
【9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