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太狠了,人狠话不多,内塔尼亚胡,全球追杀哈马斯,以色列🇮🇱在卡塔尔,对

小史善始善终 2025-10-02 11:48:39

以色列太狠了,人狠话不多,内塔尼亚胡,全球追杀哈马斯,以色列🇮🇱在卡塔尔,对哈马斯高层发动袭击![送心] 2025年9月9日清晨,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部卡塔拉地区传来剧烈爆炸声,这个聚集着各国使馆、学校和居民区的核心区域遭遇空袭。以色列国防军和辛贝特随后发表联合声明,承认对哈马斯高层成员实施了代号“烈焰之巅”的精准打击。 这次行动的技术细节令人咋舌,约15架以色列战机从内盖夫空军基地起飞,经空中加油后穿越沙特领空,在数秒内向目标发射约10枚精确制导导弹。卫星图像显示,被击中的建筑几乎完全损毁,但周围建筑基本完好,显示出极高的打击精度。 袭击造成5名哈马斯成员死亡,包括高级领导人哈利勒·哈亚的儿子和办公室主任,但哈亚本人幸免于难。同时,一名卡塔尔安全部队士兵在行动中身亡,这让事态变得更加复杂。 值得关注的是袭击发生的时间点,当天,哈马斯高层正在多哈开会,讨论美国此前提出的加沙停火提案。这个时机选择立即引发外界猜测,以色列是否刻意破坏正在推进的和谈进程? 美国在这次行动中的角色变得扑朔迷离,以色列媒体最初报道称特朗普“批准”了此次袭击,但白宫迅速否认。特朗普本人表示以色列没有提前通知,并对此“非常不满”。不过白宫官员私下透露,华盛顿“事先获悉”了针对哈马斯官员的行动计划。 卡塔尔的反应异常强烈,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将此次袭击定性为“国家恐怖主义”,并表示保留回应权利。卡塔尔已向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递交正式投诉函,指控以色列“公然侵犯主权”。这对一个长期担任巴以调解人角色的国家来说,是罕见的强硬表态。 地区反应同样激烈,沙特阿拉伯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此次袭击为“野蛮侵略”,阿联酋称其为“威胁地区安全的不负责任升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中有些已通过《亚伯拉罕协议》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但在这次事件上依然选择公开批评。 这次行动背后的政治考量复杂,以色列声称被袭击的哈马斯成员对2023年10月的袭击事件“负有直接责任”,并一直在策划新的行动。而就在前一天,耶路撒冷刚发生持枪袭击,以军士兵在加沙也有伤亡,国内要求强硬回应的压力激增。 内塔尼亚胡政府一直坚持对哈马斯高层的追踪清除策略,早在1997年他首个总理任期内,就曾命令暗杀当时住在约旦的哈马斯创始人马沙尔,虽然那次行动以失败告终。这次多哈袭击可以看作是这一长期战略的延续。 哈马斯部分政治领导层长期驻在卡塔尔,这个海湾小国在加沙停火调解中扮演关键角色。以色列选择在卡塔尔领土上动手,实际上是在向调解方发出信号,不要为哈马斯提供庇护。但这也可能适得其反,削弱卡塔尔继续斡旋的意愿。 一个有趣的国际背景是,就在袭击发生前后,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正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目前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波“承认潮”显示国际社会对巴以问题的态度正在转变。 从军事技术角度看,这次行动展示了以色列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进步。能够在距离本土超过1500公里外实施如此精准的空袭,需要先进的情报系统、精确制导武器和空中加油能力的完美配合。 但从外交成本看,在一个主权国家首都、使馆区附近发动空袭,突破了许多国际关系的默认边界。即使目标是恐怖组织成员,这种做法也引发了关于主权、国际法和反恐边界的激烈争论。 这次袭击对加沙停火谈判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卡塔尔作为关键调解方,其领土遭到袭击后,继续推动和谈的政治空间大幅缩小。哈马斯方面则明确表示,此举证明以色列“根本无意达成任何协议”。 当越来越多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当国际社会呼吁政治解决方案,单纯依赖武力只会让和平更加遥远。多哈上空的硝烟散去后,留下的是更深的裂痕和更难弥合的信任鸿沟。   网友评论精选: “哈马斯高层躲在卡塔尔遥控指挥,以为安全了?这回被一锅端了吧!对付恐怖分子就得跨境打击,讲什么国际法?” “美国嘴上喊停火,背后递刀子,这波操作属实‘双标’了!” “在别人首都搞暗杀,把卡塔尔当啥了?今天打哈马斯,明天是不是看谁不顺眼都能随便炸?” “调停人反成受害者,以后谁还敢主持公道?” “特朗普一边说不知情,一边又被爆‘批准’,演戏给谁看呢?” “卡塔尔花300亿买的美国防空系统,结果导弹来了直接‘瞎了’,这剧情比好莱坞还魔幻!” “停火谈判桌上直接扔导弹,这分明是不想谈了啊!”“冤冤相报何时了,巴以这血仇怕是解不开了” 假如你是卡塔尔,现在该怎么办?是硬刚以色列讨说法,还是找美国要赔偿?或者干脆甩手不干调停人了?评论区等你的高见!

0 阅读:0
小史善始善终

小史善始善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