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成立,一群外国人拿着“欠条”,傲慢地来找毛主席讨债,毛主席的回答令他们

悠然话史 2025-10-04 15:32:42

新中国刚成立,一群外国人拿着 “欠条”,傲慢地来找毛主席讨债,毛主席的回答令他们大惊失色,之后的行动更是大涨国人志气!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厅内,中国代表团成员李梦华的手指紧紧攥着五星红旗的一角,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当电子屏显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提案通过时,他身旁的代表们相拥而泣,而他的目光却越过人群,仿佛看到了11年前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从容应对各国代表的身影。 那是新中国从被质疑到被尊重的漫长征途里,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50年3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新中国能否偿还旧债?》的报道,记者在文中质疑:“这个刚结束内战的国家,既拒绝承认旧条约,又面临经济困境,恐怕难以在国际社会立足。” 当时,美国正联合多国在联合国施压,英国在香港对中国商品加征重税,试图用舆论与经济手段双重逼迫。 但他们没看到,北京街头的百姓正自发组织生产合作社,工厂里的机器昼夜运转,新中国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夯实经济基础,更在朝鲜战场上,用实力回应着外界的质疑。 1953年7月,板门店停战协定签署后,法国《世界报》的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在零下四十度的长津湖包围美军王牌师,在上甘岭顶住‘范弗里特弹药量’的轰炸,他们用意志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这篇报道被多国媒体转载,曾经叫嚣让新中国还债的声音,渐渐消失在国际舆论中。 当时,志愿军战士回国时,沿途百姓自发涌上街头,递上热水和干粮,有人举着“英雄回家”的牌子,泪水顺着脸颊滑落——这场胜利,不仅保卫了朝鲜,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骨气。 1955年4月,万隆会议的休息室里,印尼代表拉赫曼主动走到周恩来总理身边,握着他的手说:“‘求同存异’的方针太重要了,我们亚非国家就该这样团结起来。” 此前,有些西方国家试图在会议上挑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却没想到,中国提出的主张得到了多数国家的认同。 会议结束后,多个亚非国家主动提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的国际朋友圈,第一次有了显著的扩大。 而这一切的底气,都源于1950年那场“必须打”的战争,源于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尊严。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英国代表在私下与中国代表团成员交流时,曾隐晦地提到1949年中南海的那次谈判:“现在看来,贵国当时的决定是对的,旧条约本就不该被继承。” 此时的英国,已不再提债务问题,反而希望与中国在贸易领域展开合作。这种态度的转变,背后是新中国在战场上的胜利,是在国际会议上的从容应对,更是对“平等外交”的坚定坚守。 如今,联合国总部的五星红旗依旧在每一个工作日升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愈发重要。 从1971年恢复合法席位,到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中国始终秉持着当年“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的坚定立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交往。 那些曾经质疑、施压的国家,早已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而中国也始终记得,今天的国际地位,是从1949年拒绝旧债开始,用一场场硬仗、一次次坚持,一步步打拼出来的。 就像1971年李梦华紧握的那面五星红旗,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更承载着无数人的牺牲与坚守,在岁月的长河里,始终飘扬在正义与平等的一方。   信源:建国后,列强要求我国偿还13亿,两白银,主席:谁欠的找谁还!——搜狐新闻

0 阅读:6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