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红军里唯一的女司令,儿子被丈夫偷走,女儿在战场丢失,冤死前面对枪口,她含泪作诗:“牺牲换人间幸福,奋斗乃吾辈生涯!” 说起胡筠这个人,在中国革命史上她绝对是个传奇。生在1898年的湖南平江县大坪乡虹桥下大坪村,那时候家里是当地有名的殷实人家,父亲做点小生意,田地不少,日子过得还算宽裕。作为家里独女,她从小就没少享福,但父母也没让她闲着,早早请了塾师教她识字念书,还找了武师传授些拳脚功夫。结果她文武双全,枪法准得让后来黄埔的男生都服气。这样的底子,让她后来在乱世里站稳了脚跟。 十九岁那年,1917年,家里给她张罗了门当户对的婚事,嫁给了平江一户大户的独子。那丈夫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常年在外头晃荡,家里就她守着高墙大院,对着公婆过日子。日子过得憋屈,她自己也清楚这不是长久之计。等到1924年,她终于说服公婆和丈夫,收拾行李去了平江启明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这一步走出去,就等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学校里,她碰上了教员李宗白,这人是个共产党员,讲课时总爱聊国家大事,时局怎么变,穷人怎么翻身。她听得来劲,很快就跟着他干起了革命活动。 1925年,平江出了煤油案,当地学生罢课抗议,她冲在前面,表现特别突出,当年就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没多久,1926年,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上安排她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深造,那其实就是黄埔军校的女生队,她是第六期的学员。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女军官就这样出来了。在学校里,她天天操练,枪打得准,战术学得快,毕业时已经是个合格的军人了。北伐时期,她还跟着部队南下,亲身经历了那场大战的洗礼。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她按组织指示回了平江老家。那时候形势急转直下,国民党反扑得凶,她没退缩,直接拉起一支游击队,从北乡开始发动农民起义。队伍刚起步时就十八个人,她当了主任,带着大家打游击,开辟根据地。头一仗就冲着自己婆家去,那家是大地主,财产多得堆成山。她带人分了田地,烧了地契,佃户们得了实惠,队伍也壮了点。可这事把婆家气坏了,直接跟她断绝关系。更绝的是她丈夫,趁她不在家,偷偷把儿子抱走,从此音讯全无。1928年,她忍痛办了离婚手续,从那以后就把全部心思扔到革命上了。 队伍越打越顺,她的名气也起来了。1928年,她升任平江工农革命军司令员,这在红军历史上是独一份的女司令。彭德怀后来提起她,说她打仗勇敢,了不起。敌人恨她恨得牙痒,出十万大洋悬赏,可她照样带着队伍钻山沟,伏击敌哨,保了根据地。那年二月扑城,国民党杀了不少同志,她和李宗白、张警吾三人四处找散兵,恢复了县委组织。七月平江起义打响,她指挥游击队掩护主力撤退,硬是顶住了湖南军阀的围攻。撤退路上,她和张警吾走得近了点,两人志同道合,就成了伴侣。 转眼1929年,敌保安团突袭桃花洞根据地,她那时已经怀孕好几个月了,可还是亲自上阵指挥。战斗打到28日凌晨,她阵痛发作,就地找了个地方生下了女儿。刚落地,她用剪刀剪脐带,裹好衣服,交给路过的农妇带走,自己爬起来继续打仗。结果女儿就这么丢了,再也没找着。战友们后来把她抬回营地,她身上全是血,差点没命。这事在红军里传为佳话,叫“火线婴啼”。她没时间悲伤,养好伤就接着干,1931年调到红八师当师长,还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女师长。同年,湘鄂赣省委成立,她兼了妇女部长,帮着动员妇女参军,干得有声有色。湘鄂赣苏区妇女工作,她功劳不小。 可好景不长,1934年,敌人使离间计,在党内散布她是叛徒的谣言。结果转移途中,同行人中有人信了邪,举枪就把她打死了。那年她三十六岁,胸口中弹,倒地时含着眼泪吟了那句诗:“牺牲换人间幸福,奋斗乃吾辈生涯!”这诗后来成了她的绝笔,读着就让人堵得慌。她死得冤,遗体就草草埋在山里,没人收敛。 胡筠牺牲后,队伍继续往前推,湘鄂赣根据地也坚持了好一阵子。她的案子搁置了十来年,直到1945年抗日胜利,党组织复查档案,确认她是忠诚的革命者,彻底平了反,追认她为革命烈士。从那以后,她的姓名进了党史,成了教育后人的材料。平江老区的人提起她,总说她是“党的女儿”,从豪门闺秀变女司令,一步步走来,没半点含糊。 再往后,时间拉到2014年,她的骨灰终于从北京迁回平江烈士陵园安葬。那是清明前后的事,家乡办了隆重的仪式,地方领导和老同志都去了。陵园建在青山脚下,碑上刻着她的生平,旁边还立了纪念馆,里面放着她用过的枪和照片。每年清明,学校组织学生去扫墓,讲她的故事。彭德怀的旧部也回忆过,说她当年指挥作战,胆子大,枪法稳,队伍里谁都服。
她是红军里唯一的女司令,儿子被丈夫偷走,女儿在战场丢失,冤死前面对枪口,她含泪作
落叶随风呀
2025-10-05 04:35:24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