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年间,八卦宗师董海川大战太极宗师杨露禅,只听“砰砰”两声,便将杨露禅击倒在地。却没想到,董海川早已挥刀自宫,成了名太监。 董海川这人,搁在清朝那会儿,绝对算得上武林里的一号人物。他本名董明魁,1797年出生在河北文安县朱家务村一个普通农家。家里穷,祖上从山西洪洞迁过来,到了明朝又辗转河北,董家几代人就靠种地过日子。董海川小时候没啥特别的,就是力气大,爱动弹,从小跟堂兄董宪混一块儿。董宪文武双全,带他练些基本拳脚,罗汉拳、二郎拳啥的,他上手快,很快就村里出了名,扛活儿、打猎样样行。二十来岁,他闲不住,收拾行李出门闯荡,改名叫海川,免得家里沾麻烦。走南闯北,黄河边上风沙大,江南水乡船多,他到处找拳师切磋,学了些散招,臂力越来越壮,步子也稳了。 后来他晃到安徽九华山,那地方山高林密,他爬坡时遇上个叫云盘老祖的隐士。这老祖看他骨架好,根基实,就收他入门。董海川在那儿待了好几年,每天绕树走圈,练掌法,学八卦的道理。云盘老祖教的叫八易寒暑掌,讲究借力转圈,化刚为柔。他把以前的功夫揉进去,琢磨出一套自己的路子,就叫八卦掌。步子小碎,掌走连环,转身换位,练熟了身法如风。这套掌从他这儿传开,清末以前没啥八卦掌的影子,所以后人认他为创始人。掌法小成,他继续南下,路过苏州时,听说当地知府派人抢民女,受害人家属哭天抢地。他性子直,管不住事儿,夜里闯衙门,一掌结果了知府,救出人带走。官府追得紧,杀人那是死罪,清朝规矩,净身入宫能免命案,他咬牙自宫,裹好伤进京投肃王府当杂役。 自宫这事儿,历史上说法不少。主流的还是避祸,他杀了官,太平天国那会儿乱,江湖上结仇多,自宫进王府是条活路。也有说触律受腐刑,或太平军托他刺杀肃王,但这些多是后人编的,没硬证据。反正他进府后,低调干活,端茶倒水,藏着身手。肃王府那时候高手多,王爷爱武,养着一堆拳师门客。董海川就这么混着,咸丰晚期,杨露禅也进京了。杨露禅1799年生,直隶永年人,原名福魁,小时候家穷,去陈家沟给人当童仆,偷学陈氏太极拳。陈长兴看他悟性高,破例收徒,他练了十八年,拳路圆融,劲道绵长。进京后,教端王府子弟,人称杨无敌,京城武林震动。 俩人那场比试,搁咸丰年间肃王府,成了武林谈资。杨露禅奉召去府里,跟护院沙总管过招,几下就把人甩园网上了。董海川端着茶盘路过,一跃救人,茶没洒,王爷眼睛亮了,当场点他上场。杨露禅先手,推掌直取,董海川侧转避开,右手掌刀切下,杨露禅挡住,董左拳跟上,砸肩头,第一声砰,杨露禅晃了下。董不退,右拳直捣腹部,第二声砰,杨露禅脚步虚,跪地喘息。围观的人傻眼,杨露禅爬起,两人又缠上,董步走八方,掌影层层,杨借力转圈,拳绵长。打了三百来招,汗流浃背,不分胜负。王爷拍案叫绝,从此董海川名声大噪。俩人关系其实不差,杨露禅后来认董是平手高手,武林里传开,八卦太极齐名。 晚清北京高手扎堆,竞争烈,故事越传越神。董海川那身手,靠的是实打实的苦练,不是天生。八卦掌的核心,就在走圈转掌,讲究身随步转,掌随身走,练到家,能借对方力道反制。杨露禅的太极,推手化劲,四两拨千斤,俩拳种都内家,遇上自然旗鼓相当。董海川成名后,王爷升他护院总管,顶了沙总管位子,管府卫,练家丁,早晨点卯,示范步法,晚上巡墙,抓小偷从不手软。府里宴客,他站侧侍卫,眼神扫场,宾客低语他的来头。 几年下来,王爷给他找了东城一处宅子,让他专心收徒。董海川挑人严,天资、品行都看,尹福是头号弟子,冀州人,卖饼出身,腿稳根深,董教他走转掌。程廷华带摔跤艺,矮身钻掌,董指他融柔劲。马维祺精器械,董传刀合掌,梁振蒲学器械派。史计纶、张占魁分枝,五十六弟子里,尹程梁史张五家最响。尹福传尹派,步圈紧凑;程廷华开程派,摔打合璧;梁派重刀枪。弟子散京城,尹福还入宫教光绪,八卦掌就这么传开,成内家拳一脉。 董海川活到85岁,光绪八年冬病故,临终双手捏掌势,腰带紧束,弟子抬棺葬东直门外小牛坊村南。八十年代迁万安公墓,碑刻生平。八卦掌经弟子推衍,流派多,尹派街头练,程派比武用,传到海外。杨露禅那边,教子传太极,杨澄甫等后人发扬,他1872年死,北京武林空了位子。俩人时代,武术不光技击,还讲养身,董海川率直,嫉恶如仇,帮弱小是真事儿,但江湖水深,他自宫避祸,也算无奈。晚清乱,武林人多卷入,董没搅大浪,专心掌法,留下的遗产实打实。
清咸丰年间,八卦宗师董海川大战太极宗师杨露禅,只听“砰砰”两声,便将杨露禅击倒在
落叶随风呀
2025-10-05 05:31:39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