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被动等待 美国又宣布要和中国“干”了 美国宣布10月14日起,凡是驶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运营船舶、中国建造船舶及非美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要额外收取费用。 这设计可不是随便定的。中国船东运营的船舶,海关就按船舶的净吨位来收费,从 10 月 14 日起,每净吨要收 50 美元,而且之后每年还会往上加,到 2028 年就涨到每净吨 140 美元了。 中国建造的船舶更狠,海关要么按净吨收 18 美元起,要么按卸下的集装箱数量收 120 美元一个,哪个费用高就按哪个算,未来同样会逐年涨价。 就拿一艘满载 5000 个标箱的中国建造货轮来说,单次靠港的额外费用就得高达 600 万美元,分摊到每个标箱里,相当于每件商品要多付 1200 元人民币的运费。 要是换成更大的 14000TEU 中国运营船舶,2025 年 10 月后单次收费就得按每 TEU229 美元算,到 2028 年更是涨到 643 美元一 TEU,这可不是小数目。 更让人在意的是,美国海关还要求船公司必须用 Pay.gov 这个系统来交钱,而且是自动扣款。这个系统会记录船舶的识别信息、抵达港口时间、付款人信息这些细节,相当于给每艘船都装了个 “电子镣铐”,船只要一靠港,钱就自动被扣走,要是不交这笔钱,美国海关就不让船舶靠港卸货,连通关许可都不给。 这种收费模式一落地,直接就给全球供应链来了记重拳。先受影响的是中国的航运企业,像中远海运这样的公司,在美东美西航线运营的运力占了总运力的 18% 左右,现在每次靠港成本陡增,他们可能只能把大吨位船舶撤出美线,换成小于 4000TEU 的小船去跑欧洲航线,这样一来,跨太平洋航线的运力就会紧张。 紧接着,中国的出口企业也遭了殃。因为船公司肯定会把这笔额外费用转嫁到运费里,那些做小家电、服装出口的小企业,本来利润就薄,每件商品多掏 1200 元运费,要么就得自己扛着压缩利润,要么就得涨价卖给美国商家。 有数据显示,美东航线 26% 的货物、美西航线 35% 的货物,都是靠中国航运公司或中国建造的船舶运过去的,这些货物里全是老百姓日常用的东西。 随后,美国的商家和老百姓也得为这笔费用买单。商家拿到涨价的货物后,只能把价格提上去,原本卖 100 美元的衣服可能要涨到 120 美元,50 美元的厨具可能得卖 60 美元,最后还是美国消费者掏腰包买贵东西。 其实美国搞这套收费,根本不是为了什么 “规范港口管理”,荷兰智库早就点破了,这背后藏着两本账。 一本是钱账,美国造船业现在特别不景气,2024 年只建成 5 艘大型商船,全球产能占比还不到 1%,而且造船成本是亚洲国家的 5 倍,他们想靠这笔靠港费补贴自己的造船业。 另一本是市场账,他们想逼中国航运企业退出美线市场,让外国船公司不敢用中国造的船,这样就能给 “美货美运” 腾出地方,逼着输美货物用美国的船舶运输。 可美国忘了,中国在造船业的地位根本绕不开。中国造的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50% 以上,全球 95% 的航运集装箱都是中国生产的,现在全球新订的船舶里,60% 以上都交给了中国造船厂。 就算美国逼着船公司换船,短期内也找不到足够的非中国造船舶来替代,反而会让全球航运的成本整体上涨。世界航运理事会都直言,这项措施的合法性存疑,还会严重影响支撑美国经济的大型船舶。 说到底,这种单边加费的做法,就是把贸易保护的算盘打得叮当响,最后伤害的却是全球产业链上的每一个参与者。 中国企业受损失,美国老百姓买贵货,连美国的零售商都得顶着成本压力。现在距离 10 月 14 日没剩多少时间了,船公司在调船,企业在算成本,可这笔额外的费用到底该由谁来扛?这样的做法真能帮美国振兴造船业吗? 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斗争就要开始了?日媒爆料:麻生太郎涉嫌操纵日本首相选举,是他私下里动员他的亲信
【39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