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阅读对大脑益处优于听有声书#?】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9月22日发表海伦·汤姆森的文章《阅读对大脑的益处是否永远优于听有声书?》,内容如下:
最近,当一个朋友问我,她女儿从有声读物中获得的认知益处是否与阅读相同,我本能地想:“她从一本书里获得乐趣,形式无关紧要。”然而,深入研究相关科学时,我发现,媒介确实以微妙但意义深远的方式塑造着心智。
阅读被认为可以锻炼三个重要的认知过程。首先,它鼓励“深度阅读”,也就是说我们会在材料的各个部分之间建立联系,反思和我们自身生活的关联,并对内容提出探索性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可以改变我们对生活本身的看法。
其次,阅读可以培养同理心,提高情商,而这些品质据认为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压力和其他现实世界的挑战。
第三,阅读与“心智理论”的发展之间存在联系。心智理论是指理解他人思想和信念与我们自身差异的能力。
一项针对3500多人的研究试图解释这些因素,结果发现,每天阅读大约30分钟书籍的人在未来12年内死亡的可能性比完全不阅读的人低20%。
当比较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器等其他媒介的阅读时,研究变得更加复杂。许多研究表明,在屏幕上阅读文本会促使我们略读,因此理解程度低于纸质阅读。
还有其他细微的差别。挪威斯塔万格大学的安妮·曼根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弗兰克·哈克穆尔德在一系列实验中发现,经常阅读较短屏幕文本的人在文章中寻求意义的可能性低于阅读书籍的人。此外,人们接触屏幕阅读的时间越长,在理解较长的文学文本时就越缺乏毅力。
至于有声读物,证据虽然较少,但令人欣慰。研究普遍发现,无论是阅读还是聆听,理解程度大致相似。尽管如此,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例如,一个对46项研究的综合分析发现,在对文本进行推断(例如解读人物的感受)方面,阅读略有优势。
事实上,聆听而非阅读似乎运用我们认知的不同元素。例如,一项研究让一群人解答口头或书面问题,结果发现,受试者在聆听问题时推理更依赖直觉,而在阅读问题时推理更为深思熟虑。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珍妮特·盖佩尔说,听有声读物也涉及他人的声音,说者的语调、节奏和情感都会影响对文本的解读。相比之下,阅读依赖我们内心的声音,这可能使阅读体验更具自主性和个人色彩。她说,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我们处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
尽管如此,“听有声读物本身并无害处”,盖佩尔说,“真正有害的是注意力的管理方式:如果你全神贯注,听和读一样有效,但如果你边听边做其他事情,你的信息处理深度可能会低于坐下来专心阅读时的状态”。
如果可以选择,你可能想把真正有趣的播客或需要深入思考的书籍留到可以全神贯注而不是做饭的时候。但如果你像我朋友的女儿一样,纯粹为了娱乐而听故事呢?使用有声读物似乎比完全不去体验要好得多。(编译/赵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