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现在算是彻底懵了,本以为中美贸易战暂时停火,那些消失的中国大买家该回来了,结果左等右等,货架上的货还是堆着,尤其是液化石油气这块,简直是凉透了。 说起来这事儿也不新鲜,之前关税战最凶的时候,7艘装满美国液化石油气的货轮都开到半道了,一听加税的消息,直接掉头奔了东南亚,那场面当时就在行业里传得沸沸扬扬。 现在好了,关税暂停了,按说买卖该恢复了吧?可美国丙烷生产商盯着数据一看,心凉了半截——中国的塑料厂压根没回头,大部分订单都砸给了加拿大和中东的供应商,美国货连边儿都挨不上。 要知道以前可不是这样,2017年的时候,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丙烷能占到全国进口量的四分之一,那会儿中国还是美国第二大液化石油气出口地,占比能到12%呢。 那时候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增,丙烷成本低,按理说跟中国买家本该是天作之合,可关税战一闹,全给搅黄了。 刚开始中国反制清单里就列了液化丙烷,虽说一开始直接影响看着不大,但架不住美国后续没完没了地升级关税,把对华“对等关税”从34%一路涨到84%,最后甚至飙到125%。 中国企业哪敢赌啊,今天刚签完单,明天说不定就加税,货砸在手里就是血本无归,与其担这个风险,不如赶紧找下家。 这一下家找着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中东国家本来就是能源大户,伊朗的丙烷价格比地区合同价还低,对中国企业来说吸引力大得很。就拿海南的企业来说,今年一季度从阿盟国家进口的液化丙烷都同比涨了190%,光这一项就花了11.7亿元。 加拿大那边更不用说,供应稳定,价格也实在,跟美国比起来没那么多幺蛾子。 中国塑料厂现在大多靠丙烷脱氢做原料,2024年化工用途的液化石油气都占到消费的65%了,生产线一天都不能停,供应链要是出问题,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之前被美国关税折腾过一次,谁也不想再踩坑里,毕竟找新供应商要评估、要磨合,好不容易跟加拿大、中东的卖家搭上线,付款方式、交货周期都顺了,没必要再冒风险换回去。 美国货现在连价格优势都没了。巴拿马运河新规一出来,美国丙烷运到中国的成本直接涨了15美元一吨,船还得等上15天才能过运河,光这两项就让美国货没了竞争力。 反观中东,运距近,物流成本本来就低,价格还灵活,加拿大的供应又稳定,中国买家犯不着跟钱过不去。再说了,液化石油气进口得先交90%的货款锁定资源,国内销售账期却要60到90天,资金压力本来就大,要是美国那边再出点政策变动,库存贬值的风险谁扛得住? 2023年二季度港口库存积压的时候,液化石油气价格一个月就跌了18%,没做套保的企业光库存损失就超亿元,这种教训谁也不想再经历一次。 美国企业这会儿估计悔得肠子都青了,可也怪不得别人。当初关税战打起来的时候,他们眼睁睁看着中国买家找替代源,也没想着稳一稳客户,反而跟着政府的节奏加税。 现在倒好,中国的液化石油气进口对外依存度都涨到38.4%了,市场明明在变大,美国却把份额拱手让人。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LNG才占总量的5.4%,原油更是只有1.7%,说白了就是美国货在 China 市场早就没了不可替代性。 那些中国塑料厂老板心里跟明镜似的,嘴上不说,心里都门儿清:跟美国做生意太折腾,政策说变就变,不如跟加拿大、中东的卖家踏踏实实合作。 美国企业要是还琢磨着靠暂停关税就把客户抢回去,那真是想多了——信任这东西碎了就粘不回去,更别说现在替代源又便宜又稳当,谁还愿意回头碰那个烫手山芋呢?
美国企业现在算是彻底懵了,本以为中美贸易战暂时停火,那些消失的中国大买家该回来了
文史资鉴堂
2025-10-06 16:03: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