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这波操作属实有点虎头蛇尾,刚扣押油轮时有多高调,放行时就有多狼狈,前后撑了不

文史资鉴堂 2025-10-06 18:03:34

法国这波操作属实有点虎头蛇尾,刚扣押油轮时有多高调,放行时就有多狼狈,前后撑了不到48小时就没绷住,终究还是迫于压力认怂了。   事情得从2025年10月1日说起,当天法国特种兵突然对博罗凯号油轮动手了,直接在大西洋卢瓦尔省圣纳泽尔市港口附近突袭登船,把船扣了不说,还带走了部分船员。   法国这边一开始调子起得特别高,马克龙在丹麦参加欧盟峰会时都特意提这事儿,说执行了非常重要的行动,还一口咬定船上船员犯了严重违法,摆出一副抓了个大典型的架势。   他们给出的理由听起来挺唬人,说这艘244米长的油轮是俄罗斯影子船队的一员,挂着贝宁国旗纯粹是幌子,实际是在帮俄罗斯绕过西方制裁运石油,甚至还怀疑它跟9月下旬丹麦领空的无人机事件有关联。   法国布雷斯特检察官还特意强调,已经以未能证明船只国籍和拒绝服从命令为由展开司法调查,一副证据确凿的样子。   其实这船的底细法国早摸透了,博罗凯号之前还叫过普什帕号,在好几个国家换过注册信息,9月20号刚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普里莫尔斯克港口出发,目的地是印度的瓦迪纳尔港口,英国和欧盟分别在2024年10月和2025年2月就把它列进制裁名单了。   按说法国要是真有实锤,犯不着这么急着造势,可他们偏要把动静搞大,显然是想借这事儿在欧盟内部立个“反俄标杆”,顺带向美国表个态。   但法国万万没料到,这事儿刚发酵一天就遇到了硬茬。俄罗斯那边先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出面,一句“不掌握任何信息,不知道所指为哪艘船”把关系摘得干干净净,先摆了个冷眼旁观的姿态。   可到了10月2日,普京直接就把话挑明了,怒斥法国这是海盗行径,明说在公海拦截油轮根本没任何法律依据,还戳穿了法国的小算盘——无非是想搜军事物资、无人机之类的罪证,结果啥都没找到。   普京这话里藏着硬气,直接警告扣押运载俄罗斯石油的油轮可能会引发冲突,这可不是随便说说,之前法俄就因为扣船闹过外交危机,普京连八国峰会都直接晾过希拉克,法国不可能忘了这茬。   更让法国头疼的是船旗国贝宁的态度,虽然没公开喊狠话,但按照国际法,扣押挂本国国旗的船只等同于侵犯主权,贝宁私下里肯定没少提抗议。   最关键的是船上还有中国的船长和大副,这事儿一出,中方不可能坐视不管,虽说没公开表态,但背后的沟通压力绝对少不了——总不能让自家船员跟着受无妄之灾。   法国本以为能靠反俄大旗拉来盟友支持,结果欧盟内部没几个真站出来帮腔的,大家心里都清楚,要是真把俄罗斯惹急了,能源供应先得受影响。   他们抓着的违法证据根本站不住脚,所谓的影子船队指控全靠推测,搜查了半天连一点实质物证都拿不出来,当初喊的“严重违法”越想越心虚。   等到10月3号,距离扣押刚好48小时,法国终于绷不住了,悄没声地宣布放行博罗凯号。之前的高调造势全没了踪影,连句像样的解释都没给,显然是认栽了。   好在船上的中国船长和大副没受啥委屈,安全归队,估计这段经历对他们来说也算是一场特殊的海上插曲,跟网友说的就当旅游了也差不离。   这事儿说白了,法国就是想趁火打劫刷存在感,结果没掂量好自己的分量,既没按住俄罗斯,又惹了船旗国和船员所在国,最后只能草草收场。   说到底还是硬气话说早了,国际博弈里光靠喊口号没用,没那实力撑场面,迟早得自己下台阶。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