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中、美在香港问题上又发生了新的博弈和较量。起因是美国驻港新任的总领事伊珠丽在到任之后,多次约见香港的民主派人士。驻港公署已经正式约见了伊珠丽,并对她提出了“四不”的要求。那么如何看待中、美在香港问题上的这场博弈呢? 10月3日这波中美在香港的过招,看着是新官上任的动作戏,实则是老剧本的翻版。美国驻港新任总领事伊珠丽刚站稳脚跟,就把心思动到了歪处。 她先是用广东话拍片刷好感,摆出一副“入乡随俗”的姿态。可这副亲民面具没戴几天就裂了缝。她接连开起招待会,把陈方安生、刘慧卿这类反中乱港分子挨个请进门。美领馆花园道的场地,硬是被搞得像当年黎智英那台祸港夜宴的复刻版。 熟悉香港局势的人都清楚这些人的底细。陈方安生早年前就组建所谓“香港2020”组织,窜访美国会见拜登、佩洛西等政要,还在修例风波时受美国前驻港领事授意,跑到华盛顿告“黑状”。她前几年宣称“退出政治”,如今却主动凑到伊珠丽跟前,那点言不由衷的小心思藏都藏不住。 刘慧卿更没闲着。香港国安法生效后,她照样开频道拉着乱港分子论政,频繁去赤柱监狱探监拍视频造势,连新书都主打煽动性内容。这次伊珠丽一“吹鸡”,她就火速赴约,无非是想给自己仅剩的利用价值“镀金”。 最耐人寻味的是,这不是伊珠丽第一次干这种事。2019年修例风波最烈的时候,她还在美领馆政治部任职,就曾密会黄之锋、罗冠聪等人。那次密会第二天,“香港众志”就高调喊出罢课口号,时间线巧合得过分。 中方的反应快得不留余地。9月30日,驻港公署特派员崔建春直接约见伊珠丽,把话挑明了说。他当场提出“四不”要求:不见不该见的人,不同反中乱港分子串联勾结,不得煽动资助乱港活动,不得干预涉港国安案件审理。这四条要求字字戳中要害,就是要断了美方借乱港分子插手的念想。 紧接着,美方又补了波迷惑操作。美国国务院赶在这时候发布所谓“2025年国别投资环境报告”,无端诋毁香港营商环境,硬说国安法威胁商业活动。这种说辞连基本事实都站不住脚,香港的全球竞争力排名远在美国之上,哪轮得到外人指手画脚。 中方48小时内连出两招反击。除了向伊珠丽划红线,还直接戳破美方的双重标准:自己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却对香港法治说三道四,说到底就是想搅乱香港的繁荣稳定。香港市民也不买账,自发组织抗议,用行动表达对外部干涉的零容忍。 伊珠丽的小动作,本质上是美国干预策略的延续。他们总想把香港当成牵制中国的棋子,以为拉上几个乱港分子就能撬动局面。可他们忘了,现在的香港早已不是2019年的样子。国安法筑牢了屏障,那些跳梁小丑翻不起大浪。 更讽刺的是,美方这套“代理人”玩法早就露了怯。当年伊珠丽密会的黄之锋之流已成阶下囚,如今剩下的陈方安生们,不过是没了利用价值的弃子。伊珠丽非要把这些人当“宝”,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中方的回应里藏着明确信号:香港是中国的香港,主权问题没得谈。从当年驳斥伊珠丽密会乱港分子,到如今提出“四不”要求,立场从来没动摇过。这种坚定不是没底气的强硬,而是基于“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 美方该看清现实了。伊珠丽的招待会再热闹,也改变不了香港由中国管辖的事实;报告写得再花哨,也掩盖不了香港稳定发展的真相。试图靠勾连乱港分子搞小动作,只会让中美关系添堵,最后得不偿失。 香港市民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们见过乱港分子闹出来的乱局,更珍惜现在的安稳日子。伊珠丽和那些乱港分子的勾当,不过是跳梁小丑的闹剧,成不了气候。 这场博弈说到底,是外部干涉与主权捍卫的较量。伊珠丽的老套路撞在主权红线上,注定讨不到好。中方的强硬回应,既是给美方提个醒,更是给香港的稳定上了层保险。毕竟,没人能把别人的家园当成博弈的筹码,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更是不可撼动的现实。 信源:外交部驻港公署《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约见美驻港总领事:明确提出“四不”要求》
很多移民美国的人,没看过北美崔哥那“断子绝孙”的演讲。要是早看了,不少人得琢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