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还是获得了胜利!你以为,哈马斯和以色列交换俘虏,就是20多以色列人质换19

卡哇伊欧安塞 2025-10-07 11:20:33

哈马斯还是获得了胜利!你以为,哈马斯和以色列交换俘虏,就是20多以色列人质换1950名普通巴勒斯坦人?那就错了!哈马斯要求释放的俘虏,全部都是狠人,一个比一个狠! 谁都看到了交换数字,一边是二十多个以色列人质,一边是近两千名巴勒斯坦人。 表面上看像是哈马斯占了便宜,其实关键不在数量,在质量。 哈马斯要释放的囚犯里,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百姓。 这批人早就在以色列的监狱里呆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有的不是头目就是策划者,有的直接参与过武装行动。 哈马斯要释放的,是能续命的组织骨干,是能带节奏的政治符号。 这场交换,从一开始就不是以色列主导的,是哈马斯一步步压出来的。 先用人质稳住战场,再通过谈判压迫条件,然后再挑释放名单,节奏全在哈马斯手里。 外媒报道这批人里包括玛尔万·巴格蒂。 这人不是一般人物,是巴勒斯坦政治象征之一。 很多人视他为“巴勒斯坦曼德拉”,虽然以色列给他判了好几条无期。 他在牢里坐了二十年,地位没掉,反而越来越高。 还有像哈马斯军事指挥体系里重要的“脑袋”,过去因为参与策划重大袭击被判终身监禁。 这次哈马斯要求一个个都放出来。 这不是谈感情,是要资源。 哈马斯知道人质换普通人没意义。 放回去的人要能干事、能号召、能斗争。 换回去的要么能继续带队,要么能继续讲话。 等于把一批最有用的武器拿回来了。 而以色列这边不得不换。 不是因为他们软,是因为他们没办法。 人质问题对以色列来说是最敏感的命门。 国内舆论压力大,家属天天上街抗议,媒体天天盯着。 一旦政府拖延,被骂得更狠。 所以哈马斯抓住了这点,谈判就掌握主动。 这就叫战略筹码。 有人觉得哈马斯拿平民做人质不光彩。 现实就是战争残酷。 以色列空袭炸死那么多妇女儿童,没人说。 哈马斯用人质保命救人,结果被骂。 标准不能双重。 而这场交换从过程看,其实对哈马斯非常有利。 人质一放再放,谈判一拖再拖,最终让以色列把原来根本不可能放的人列入清单。 哈马斯用有限筹码撬动了不可动摇的红线。 这是他们的胜利。 关键的是,这场谈判不是秘密,而是公开操作。 埃及出面协调,卡塔尔在背后牵线,美国也派代表插手。 联合国、红十字会等组织都在场。 哈马斯敢于当众亮牌,这本身说明他们不是恐怖组织的角色。 他们要坐上桌子谈,要拿行动争取合法性。 虽然以色列不承认,国际社会正在被迫接受。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一直软弱,根本掌握不了局势。 而哈马斯靠一轮轮谈判、一场场交火,撑起了地位。 这批被换出来的人,不是回家种地,而是要回到前线继续顶事的。 有的是媒体高手,有的是谈判代表,有的是地下指挥官。 放回来一个,就等于补上一个缺口。 哈马斯这场操作不仅是救人,更是为将来的抗争积蓄力量。 以色列虽然换回了人质,也付出不小代价。 两千人释放出去,意味着安全风险重新回归。 一旦这些人重新组织,未来局势只会更复杂。 这也让以色列国内开始出现分裂。 一边是人道主义压力,一边是国家安全焦虑。 哈马斯就吃准了这个矛盾。 未来还有人质在手,谈判还要继续。 换一波是一波。 每一波都要拿到最值钱的。 这才是现实的游戏。 巴以局势没有简单对错,但谁更懂谈判,谁就多活一天。 哈马斯不傻。 他们知道自己打不过以色列军队,打得赢谈判桌。 以色列再强,也挡不住哈马斯用策略拉国际社会下场。 这就是政治。 哈马斯这场交换,表面看像极端手段,深层看是被长期压制后的一种反弹。 这场交换,也提醒世界一个现实:不解决根源问题,抓多少、炸多少,都没用。 参考信息: 《哈马斯拟交换释放多名以色列人质 要求以方释放2000名巴人囚犯》·环球时报·2025年10月5日

0 阅读:6

猜你喜欢

卡哇伊欧安塞

卡哇伊欧安塞

卡哇伊欧安塞